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日本希白上人礼祖塔之金华》
《送日本希白上人礼祖塔之金华》全文
明 / 来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天香吹满屈朐衣,几度承宣到凤池。

梵语传来西竺戒,华音吟得大唐诗。

树间绕佛长鸣锡,洞里逢仙不看棋。

无缝塔开瞻舍利,千江月映碧琉璃。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日本僧侣希白上人前往金华礼祖塔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佛教氛围与异域风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崇敬以及对友人旅程的祝福。

首联“天香吹满屈朐衣,几度承宣到凤池”,以“天香”象征佛法的神圣与纯净,暗示了希白上人的修行之路如同被天香所熏染,充满了庄严与神圣。而“屈朐衣”则可能暗指僧人的袈裟,此处通过“吹满”二字,形象地表现了佛法的广泛传播与影响。同时,“几度承宣到凤池”则借用了古代文人赴京应试的典故,隐喻希白上人多次接受佛法的教诲,最终达到佛法的最高境界,如同文人考取功名般荣耀。

颔联“梵语传来西竺戒,华音吟得大唐诗”,进一步深化了佛教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梵语”与“华音”的对比,既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又强调了佛法超越国界的普遍性。希白上人从西方传来戒律,同时也吟诵着大唐的诗歌,展现了佛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通之处,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颈联“树间绕佛长鸣锡,洞里逢仙不看棋”,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绕树而行的佛音与洞中仙人的故事,不仅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也寓意着希白上人在旅途中将不断领悟佛法的真谛,远离尘世的喧嚣,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尾联“无缝塔开瞻舍利,千江月映碧琉璃”,以“无缝塔”象征佛法的完整与无缺,表达了对希白上人旅途终点的祝愿——瞻仰佛陀的舍利,即是对佛法的至高敬仰。而“千江月映碧琉璃”则以自然美景为喻,预示着希白上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如明月般照亮他人的心灵,传递佛法的光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希白上人旅程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深厚友谊的珍视与美好祝愿。

作者介绍

来复
朝代:明

(?—1391)明僧,江西丰城人,俗姓王,字见心。少出家于邑之西方寺。明内典,通儒术,能诗善文。明初以高僧召至京,与宗泐齐名。洪武二十四年坐胡惟庸党诛。有《蒲庵集》。
猜你喜欢

夜宴谣

良夜沈沈宫漏促,两阶庭燎烧银烛。

上宾入座气如虹,帘外佳人面如玉。

一举飞觥累十觞,凤笙龙管声锵锵。

满堂珠翠照人眼,酒边尤物令人狂。

风动俄然银烛灭,暗中求与同心结。

红颜变色绝冠缨,壮士羞颜冷於铁。

君王一笑许终欢,保全宾客曾无难。

夜深痛醉各归去,感恩直欲倾心肝。

从来燕礼惟三爵,三爵既过多失错。

不醉无归乃所私,饮而不乱真为乐。

(0)

閒居即事

虚堂村落里,环堵任萧然。

细草连阶石,香茶煮涧泉。

青山朝过雨,绿树晚含烟。

日用无馀事,工夫付简编。

(0)

过惶恐滩·其一

惶恐滩名熟几年,今朝也自到滩前。

死生未必能惶恐,惶恐微诚未格天。

(0)

哭华伯瞻·其三

晚踏城西月,朝登海北亭。

空闻仙驭远,不见相星灵。

(0)

和吴献臣衰病吟

岭表何官最我閒,我颜原不似公颜。

坐残夜雨斑衣冷,望断秦云大被难。

药盏不曾三日歇,柴门常用两重关。

小儿度日真如梦,独钓蟛蜞去不还。

(0)

南津阻风

风留客舫南津口,独语苍头欲暮天。

微火渐温茶鼎沸,绕篷添得荔枝烟。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