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纡朝服,平居奉典彝。
蹉跎五鼎养,奄忽百年期。
故宅萱堂掩,新阡薤露悲。
遗芳托齑臼,髣髴九泉知。
有子纡朝服,平居奉典彝。
蹉跎五鼎养,奄忽百年期。
故宅萱堂掩,新阡薤露悲。
遗芳托齑臼,髣髴九泉知。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位施夫人的去世,通过对其生前形象和离世后的遗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有子纡朝服,平居奉典彝。”开篇即刻画出一位在家中恪守礼法、穿着正式朝服侍奉祖宗器物的施夫人形象,展现了她在世时的庄重与敬业。
接着,“蹉跎五鼎养,奄忽百年期。”诗人通过对“五鼎”的描写,暗示了施夫人的长寿,以及她可能是家族中的一位女长者。同时,“奄忽”一词则表达了时间流逝的迅速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故宅萱堂掩,新阡薤露悲。”这两句诗转而描写施夫人去世后家中的情景。“故宅”指的是她生前所居之地,而“萱堂掩”则暗示了房舍的荒凉与冷清。随后的“新阡薤露悲”,则通过对庭院中草木生长并带有露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施夫人的哀思。
最后,“遗芳托齑臼,髣髴九泉知。”这里的“遗芳”指的是施夫人留下的美好记忆,而“托齑臼”则象征着这些记忆被珍藏。紧接着的“髣髴九泉知”,则表达了诗人相信即使在深邃的地下之泉(比喻死亡),施夫人的精神和影响依然能被感知。
整首诗通过对施夫人生前形象与去世后遗迹的描写,以及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哀思和对逝者的缅怀之情。
竹屋似禽笼,仰见初生魄。
苦被天风吹,斜舒惨澹白。
可惜好清光,天涯照孤客。
谁将玉作钩,使我归无策。
俄焉化明镜,依然大海隔。
西堕东复升,不见身生翮。
蟾蜍本无家,遂觉天路窄。
怨怼我心讹,含情同脉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