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任君官舍秋雨》
《次韵任君官舍秋雨》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墙根戢戢数蜗牛,雨长垣衣亭更幽。

惊起归鸿不成字,辞柯落叶最知秋。

菊花莫恨开时晚,谷穟犹思晴后收。

独立搔头人不解,南山用取一樽酬。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rènjūnguānshèqiū
sòng / huángtíngjiān

qiánggēnshùniúchángyuántínggèngyōu

jīngguī鸿hóngchéngluòzuìzhīqiū

huāhènkāishíwǎnsuìyóuqínghòushōu

sāotóurénjiěnánshānyòngzūnchóu

注释
墙根:墙脚。
戢戢:密集的样子。
蜗牛:一种软体动物,壳形似螺。
雨长垣:雨后的长墙。
衣亭:小亭子。
归鸿:归巢的大雁。
不成字:无法形成雁阵。
辞柯:告别树枝。
落叶:秋天的落叶。
知秋:象征秋天来临。
菊花:秋季开花的植物。
恨开时晚:遗憾花开得晚。
谷穟:谷物的穗。
晴后收:在晴天后收割。
独立:独自站立。
搔头:用手抓头。
人不解:别人不理解。
南山:泛指南方或远处的山。
一樽酬:一杯酒来表达。
翻译
墙根下密密麻麻的蜗牛爬行,雨后的墙壁和小亭显得更加清幽。
被雨声惊飞的归雁无法组成文字,落叶从树枝上飘落,宣告了秋天的到来。
菊花不必遗憾开放得太迟,谷穗还期待着晴天后收割。
独自站在那里抓头思考,旁人难以理解,我只想对着南山举杯畅饮以表心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雨后官舍周围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触。首句“墙根戢戢数蜗牛”,通过墙根处蜗牛的活动,暗示了秋雨绵绵的湿润环境。接着,“雨长垣衣亭更幽”进一步渲染了秋雨带来的静谧和深沉,连屋檐下的亭子都显得更加清冷。

“惊起归鸿不成字”借归鸿被雨声惊飞,无法形成清晰的字迹,寓言了诗人内心的纷扰与思绪难以凝聚。而“辞柯落叶最知秋”则直接点出季节转换,落叶飘零,让人深切感受到秋天的到来。

“菊花莫恨开时晚”表达了对菊花迟开的宽慰,暗示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即使在不利的环境下,也要保持坚韧。最后一句“谷穟犹思晴后收”则寄寓了对丰收的期待,希望雨过天晴后,稻谷能顺利收割。

整首诗以个人独处的观察和感受,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转、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友人的深深关怀。结尾处的“独立搔头人不解,南山用取一樽酬”,则以自嘲的方式,表达出只有自己能理解这份孤独和感慨,只能借酒消愁,与南山美景共饮。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初夏同江进之坐孙内使池台感赋·其一

竹隐千花径,亭开卐字栏。

银塘骄水鸭,罗幄护风兰。

邸报传来闷,民膏到处难。

东南供费极,不忍更周残。

(0)

荆州前苦雪引

鲛民老困输绡苦,私向龙宫贩云母。

百驮夜经瞿唐门,峡鬼骑鱼诉天府。

鲛户十窜九囚虏,泪不成珠天帝怒。

骨白粉焦委黄泥,至今荆州唯白土。

(0)

舟中寄江进之得珠帘字·其一

一月探会稽,二月了西湖。

五日登西目,十日瞰天都。

醉中逢山神,长笑捋其须。

渴饮仙人浆,寒分王女襦。

奚囊虽小狭,所贮尽奇珠。

世无售珠人,欲开复踟蹰。

前者道新安,有客貌类胡。

发箧玩三日,略以宝其肤。

具眼非无人,要与慧眼殊。

持此试江郎,江郎售也无。

(0)

萍乡泛小舟下湘东绝句·其一

昨日泸溪客,今朝此问津。

野航吾自惯,一度当寻春。

(0)

重建拱极亭诗·其一

反涸欣重沸,亭隳乃荐开。

四隅烟霭净,双照法星来。

揽辔威存豸,匡时渴望梅。

南游倚隹观,目极紫霄回。

(0)

赠毛地官

民力今如此,军储昔未然。

象占天庾远,忧切地曹贤。

凋瘵犹堪理,侵渔孰可怜。

君心石不燬,拭目中兴年。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