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囊痈卧病作三首·其一》
《囊痈卧病作三首·其一》全文
明 / 唐顺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节候经春日日阴,寒衿独拥闭门深。

终朝炼液非仙气,几岁悬疣是雨淫。

焦火凝冰镌瘦骨,儿痴女长试灰心。

总缘病里悲歌意,不为离乡也越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因病卧床,生活状态的孤寂与内心的挣扎。首句“节候经春日日阴”点明了季节与天气的阴郁,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压抑。接着“寒衿独拥闭门深”一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表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寒冷中紧闭门户,与外界隔绝的状态,突出了孤独感。

“终朝炼液非仙气,几岁悬疣是雨淫。”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炼液与仙气、悬疣与雨淫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与感慨。炼液并非真正的仙气,暗示了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悬疣代表了岁月的痕迹,雨淫则象征着连绵不断的忧愁与痛苦。

“焦火凝冰镌瘦骨,儿痴女长试灰心。”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焦火与凝冰、瘦骨的对比,以及儿痴女长的描绘,展现了病痛对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折磨。焦火与凝冰的冲突,象征着体内与外界的矛盾;瘦骨则是病痛的直接体现。儿痴女长试灰心,则是情感上的疲惫与绝望。

最后,“总缘病里悲歌意,不为离乡也越吟。”这两句总结了诗人的整体感受。病痛不仅带来了身体的痛苦,更引发了内心的悲歌与绝望。这里的“不为离乡也越吟”,意味着即使没有远离家乡,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也如同身处异乡一般,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困境的深刻体悟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病痛、孤独、内心挣扎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作者介绍
唐顺之

唐顺之
朝代:明   号:荆川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生辰:公元1507~1560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你喜欢

梅花绝句六首·其三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0)

遥碧亭

幽鸟无心去又还,迢迢湖水出东关。

暮云留恋不飞动,添得一重山外山。

(0)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0)

种菊吟

众卉竞春妍,芬芳无彼此。

霜寒摇落时,独秀何如尔。

(0)

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摧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0)

赠幼文幼文丁氏逸季侍童也常置帐中余从诸客徂伺得之赏其丰神莹彻为赋二首·其二

秋水为神隔绛纱,何年捧剑入王家。

床头梦有金茎露,庭后春生玉树花。

才比郤郎偏有意,色同弥子更无瑕。

他时倩汝汾阳宅,飞挟红绡上太霞。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