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一两叶,犹有暮蝉栖。
未忍辞风露,清泠只此溪。
声将泉水咽,影向月明低。
一片碧空外,行云更不西。
梧桐一两叶,犹有暮蝉栖。
未忍辞风露,清泠只此溪。
声将泉水咽,影向月明低。
一片碧空外,行云更不西。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里梧桐树上蝉的生动景象,充满了深秋的韵味与凄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秋蝉在梧桐树上的生活状态,通过“一两叶”、“暮蝉栖”、“风露”、“清泠”、“泉水咽”、“月明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首句“梧桐一两叶,犹有暮蝉栖”,点明了季节和环境,梧桐树上仅剩一两片叶子,暮蝉还在枝头栖息,暗示着秋天的来临,同时也预示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接下来,“未忍辞风露,清泠只此溪”,蝉不愿离开这风露交加的环境,似乎在享受着清冷的溪水,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留恋与不舍。
“声将泉水咽,影向月明低”,蝉鸣与泉水相呼应,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心事,而其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低垂,增添了几分孤独与寂寥。最后,“一片碧空外,行云更不西”,视野延伸至广阔的天空,行云飘荡,却无处可归,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漂泊。
整首诗通过对秋蝉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与时间的流逝,以及个体在广阔宇宙中的渺小与孤独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深沉而不失清新,是明末清初时期文人对自然与生命深刻思考的体现。
窈然碧玉池方,绿波不见还凝伫。
翠萍痕在,金支光淡,湘妃无语。
瑶瑟声沉,画兰愁绝,几回如许。
甚风烟依约,鱼龙黯惨,空回首,珠帘暮。
一夕翠华临幸,也悲凉、故宫尘土。
石根碧涨,天飘翻出,黑湾雷雨。
思舜亭高,风漪吹散,满空秋暑。
欲苍梧回叫,凤箫凄断,听躬耕处。
谷神死不作。蛰窟彼、心迷用功错。妄穿凿。
搜玄妙、水谷云根为托。谩消索。扭捏一身常把捉。
相专著、地关无锁钥。
天门不折弥封,岂留气,有无若。
难为三宫升降,执一性返失,西来糟粕。道情薄。
乖魂魄、动静龙虎盘礴。昧橐龠。
怎炼玉炉金水结,无丹体、何能云步乐。
傥还剔透玄机,会蓬莱约。
心虑灰凝,妙圆德备,威仪无缺。
杳杳禅安,冥冥色碍,壶里风光泄。
云霞来往,虎龙吟啸,捧弄木童神悦。
廓胸臆、洪饮冲和,坦荡醉吟时节。
笙歌鼎沸,鸾凰风舞,纵横自在行列。
满目祥光,盈空瑞霭,隐隐飘红雪。
拍怀冰莹,充襟月冷,壮贯道情明彻。
傲真境、真乐真欢,出尘妙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