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苕可镜亦可渔,风烟佳处画不如。
无钱买田傍城阙,拟僦溪叟西邻居。
得鱼换得菰蒲米,菰煮作糜饱则已。
宁能负腹不负人,以腹负人不若死。
富春残火犹堪稼,上时容易艰难下。
在山远志山可移,小草还复令人讥。
菱歌惯涛澜,樵声出林疃。
蘋风为谁好,璧月待秋满。
延月入怀输恳款,好风未必无人管。
笔床茶灶散人家,何须去乘牛斗槎。
清苕可镜亦可渔,风烟佳处画不如。
无钱买田傍城阙,拟僦溪叟西邻居。
得鱼换得菰蒲米,菰煮作糜饱则已。
宁能负腹不负人,以腹负人不若死。
富春残火犹堪稼,上时容易艰难下。
在山远志山可移,小草还复令人讥。
菱歌惯涛澜,樵声出林疃。
蘋风为谁好,璧月待秋满。
延月入怀输恳款,好风未必无人管。
笔床茶灶散人家,何须去乘牛斗槎。
这首《苕溪行》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理想化想象。诗中通过“清苕”、“风烟佳处”、“无钱买田”等词句,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意境。
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和自然美景的热爱,如“无钱买田傍城阙,拟僦溪叟西邻居”,显示出他对远离都市喧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通过“得鱼换得菰蒲米,菰煮作糜饱则已”,描绘了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强调了满足于简单生活、不贪求物质财富的价值观。
此外,“在山远志山可移,小草还复令人讥”一句,借用了“远志”和“小草”的典故,表达了对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的赞赏。而“菱歌惯涛澜,樵声出林疃”则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生动场景,通过“蘋风”、“璧月”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自然之美。
最后,“延月入怀输恳款,好风未必无人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期待,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笔床茶灶散人家,何须去乘牛斗槎”则暗示了诗人对闲适自在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物质享受的淡泊态度。
整体而言,《苕溪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蕴含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思考与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向往。
水边有老蚌,自分身已腐。
岁久没泥沙,命贱等尘土。
一朝孕明珠,瑞气笼天宇。
翕张役月华,溯游召风雨。
河伯与海若,驩呼竞跳舞。
遹来掌上看,暗室光吞吐。
平生照乘姿,连城价自古。
不同鱼目混,肯作鹬喙哺。
薏苡自满庭,陋贱谁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