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客秋易伤,嘶蝉静仍续。
佳晨亦已屡,欢会常不足。
禅地非路岐,我心岂羁束。
情生远别时,坐恨清景促。
望中千里隔,暮归西山曲。
萧条月中道,彩茜原上绿。
不见同心人,幽怀增踯躅。
孤客秋易伤,嘶蝉静仍续。
佳晨亦已屡,欢会常不足。
禅地非路岐,我心岂羁束。
情生远别时,坐恨清景促。
望中千里隔,暮归西山曲。
萧条月中道,彩茜原上绿。
不见同心人,幽怀增踯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孤独的客人在秋天感受到的情感伤痛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嘶蝉的鸣叫、静谧的禅地、清冷的月光以及萧瑟的山道,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
"孤客秋易伤,嘶蝉静仍续" 一句,开篇便设置了一个凄凉的氛围,秋天容易使人感到伤感,而远处传来的虫鸣声更增添了一份宁静连绵的情怀。接着的"佳晨亦已屡,欢会常不足" 表示诗人对于美好早晨的频繁体验和对难得的欢聚时光的不满足,反映出一种永远达不到满足的心境。
"禅地非路岐,我心岂羁束" 这两句则是诗人通过对比表达自己的心境。禅地应该是宁静而无拘束的地方,但诗人的内心却如同被囚禁一般,感受到了强烈的不自由和压抑。
在接下来的"情生远别时,坐恨清景促" 中,诗人表达了当情感在远离亲友的时候变得更加浓厚,而对于眼前的美好景色却感到时间过得太快,留恋之情溢于言表。"望中千里隔,暮归西山曲" 则是通过眺望远方与归途的描述,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遥远故乡的思念。
最后两句"萧条月中道,彩茜原上绿" 描述了一种萧瑟秋夜的景象,月光下的小路、以及远处山原上的绿色,都让人感到一种清冷与孤寂。"不见同心人,幽怀增踯躅" 则是诗人表达了对那些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和对于无法相见的深深懊恼。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秋思情怀。诗人以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将孤独、思念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哀愁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