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霜天晓角》
《霜天晓角》全文
宋 / 张抡   形式: 词  词牌: 霜天晓角

晓风摇幕。敧枕闻残角。

霜月可窗寒影,金猊冷、翠衾薄。旧恨无处著。

新愁还又作。夜夜单于声里,灯花共、泪珠落。

(0)
注释
晓风:清晨的微风。
摇幕:吹动帷幕。
敧枕:斜倚枕头。
残角:远处的号角声。
霜月:月光如霜。
可窗:透过窗户。
寒影:寒冷的光影。
金猊:铜炉。
翠衾:绿色的被子。
薄:显得单薄。
旧恨:过去的遗憾。
新愁:新的愁绪。
单于声:单于的号角声。
灯花:灯火。
泪珠落:泪水落下。
翻译
清晨的微风吹动着帷幕,斜倚枕头听到远处的残角声。
月光如霜,透过窗户洒下寒冷的光影,铜炉中的香烟已冷,绿色的被子也显得单薄。
过去的遗憾无处安放,新的愁绪又涌上心头。每晚在单于的号角声中,只有灯火和泪水陪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清晨的寂静画面,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晓风摇幕"中的“晓风”唤起了清晨微弱的凉风,而“摇幕”则是这种风吹拂着窗棂,带来的轻盈动静。接着,“敧枕闻残角”显示诗人半睡半醒之际,听到远处传来的一丝琴声,这“残角”可能来源于隔壁或远方的某个地方,是夜未眠者最后的吟唱。

"霜月可窗寒影"中,“霜月”指的是秋天的明月,而“可窗寒影”则是这月光透过窗棂投射在室内,带来的清冷影子。这不仅描绘了外部景象,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冷寂和孤独。"金猊冷、翠衾薄"一句,通过对寝具的描述——“金猊”可能是装饰在枕头上的金质动物饰品,而“翠衾”则是绿色或青绿色的被褥,形容其“冷”与“薄”,进一步强化了室内的清凉感和诗人的孤寂情怀。

"旧恨无处著。新愁还又作"表达了诗人心中积累的情绪,无处发泄,而新的忧虑又接踵而至,形成了一种无法摆脱的心灵困境。"夜夜单于声里"中的“夜夜”强调了这种孤独感的持久性,而“单于声里”则是指诗人在安静的夜晚,只有声音陪伴着自己,这声音可能是外界的微响,也可能是内心的自语。

最后,“灯花共、泪珠落”一句,是对诗人情感的一个形象描绘。"灯花"可以理解为窗外飘动的落叶,或是夜晚灯光下闪烁的影子,而“泪珠落”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悲伤,泪水与灯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哀艳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清晨景象和室内氛围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情感状态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哀愁与无奈。

作者介绍

张抡
朝代:宋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宿见日亭

独影孤亭宿,飞云衿抱中。

海声上萝薜,夜半扶桑红。

下屐疑无地,凭虚御有风。

稚川如不见,长啸与谁同。

(0)

苦役行

羊角脂,燕尾丝,上官掌粮如掌珠。三版字,半行朱。

十九天狗日,主簿捋髭须。堂上吏,屋下呼。

呼开门,避大姑。王米十八笠,笠笠连罗襦。

老妇三日不下厨,羹汤手办绩麻菇。

缝衣不得身上着,身脱县门心即乐。

(0)

谒南海神庙

朱火位南离,灵命蕴川渎。

极望见岛边,浩淼无崖屋。

山翠下添流,日光上回浴。

纵横起神异,须臾天地肃。

鱼鸟失飞沉,岱岳失瞻瞩。

日晚春云阴,江水寒且绿。

芳香去垢秽,衣带长跪束。

神在其左右,佑我东土族。

人物无屯邅,及时播百谷。

方春二三月,田女馈香粟。

桂树为君舟,木兰为君毂。

斿旂具旨酒,江汉遒百禄。

天子遣使臣,远道以文祝。

王其爱玉体,简命将斯复。

老生心皇皇,入庙巡碑读。

日暮松树鸦,点点引归目。

(0)

并蒂莲

青天双华削初成,芳沼移根翠盖倾。

雒浦微波交皓腕,汉宫繁露擢金茎。

飘香一比文禽翼,倚棹全翻绛树声。

同梦绿房深子夜,见君谁道不分明。

(0)

越王台

南天草昧越都开,南越风光武帝台。

万里楼船元渺漫,百年君相自迟回。

晴云白月空阳鸟,画角清歌出岭梅。

独有海滨渔父啸,郊原骑马半豗隤。

(0)

村居杂咏·其二

频年多旅食,三径已全荒。

草蔓蹲鸱地,藤穿牡蛎墙。

忘情任牛马,屈指计行藏。

穷巷谁相问,高歌学楚狂。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