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皋一叶下,村落暮寒生。
落日到鸦背,流云带雁声。
间招荷笠客,偶作傍山行。
秋色散平楚,萧萧各自惊。
亭皋一叶下,村落暮寒生。
落日到鸦背,流云带雁声。
间招荷笠客,偶作傍山行。
秋色散平楚,萧萧各自惊。
这首清代诗人郑献甫的《田园游眺偶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季节感的秋日田园画面。首句“亭皋一叶下”,以落叶飘零象征秋意渐浓,展现了自然界的物候变化。"村落暮寒生"进一步渲染了傍晚时分村庄的微凉,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寂寥。
"落日到鸦背,流云带雁声"两句,通过动态的景象——落日余晖洒在乌鸦背上,流云中传来大雁的叫声,生动地描绘了日暮时分的天空景色,也寓含着旅人归巢的寓意。
"间招荷笠客,偶作傍山行"写诗人偶遇一位戴着斗笠的农夫,与之同行,增添了田园生活的亲切与随意。这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融入。
最后两句“秋色散平楚,萧萧各自惊”,通过“散”字描绘秋色铺展的广阔,"平楚"即平原上的树木,"萧萧"则形容秋风吹过树林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秋日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深感触和内心的触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田园的景色,以及诗人与自然、与村民的互动,展现了清初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
王业须良辅,建功俟英雄。
元凯康哉美,多士颂声隆。
阴阳有舛错,日月不常融。
天时有否泰,人事多盈冲。
园绮遁南岳,伯阳隐西戎。
保身念道真,宠耀焉足崇。
人谁不善始,鲜能剋厥终。
休哉上世士,万载垂清风!
嗟予寡兄弟,四海一子由。
故人虽云多,出处不我谋。
弓车无停招,逝去势莫留。
仅存今几人,各在天一陬。
有如长庚月,到晓烂不收。
宜我与夫子,相好手足侔。
比年两见之,宾主更献酬。
乐哉十日饮,衎衎和不流。
论事到深夜,僵仆铃与驺。
颇尝见使君,有客如此不?
欲别不忍言,惨惨集百忧。
念我野夫兄,知名三十秋。
已得其为人,不待风马牛。
他年林下见,倾盖如白头。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