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悲秋十八咏·其十六秋笛》
《悲秋十八咏·其十六秋笛》全文
明 / 邓云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苦调烦声急更迟,戍楼羌笛不胜悲。

谁怜战久人先老?可念兵残将自疑。

月黑关山全失道,风高杨柳半无枝。

遥知朔漠烟尘惨,不似南征马上吹。

(0)
鉴赏

这首诗《悲秋十八咏(其十六)秋笛》由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通过描绘戍边士兵在寒冷夜晚吹奏羌笛的情景,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悲凉与无奈。

首句“苦调烦声急更迟”,开篇即以“苦调”和“烦声”渲染出一种沉重而复杂的音乐氛围,暗示了士兵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接着,“急更迟”三字,既描绘了笛声节奏的变化,也暗喻了时间的紧迫与士兵命运的不确定。

“戍楼羌笛不胜悲”,进一步点明了地点——戍楼,以及乐器——羌笛,同时强调了这种音乐表达的悲伤情感,让人感受到边塞生活的孤独与凄凉。

“谁怜战久人先老?”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长期征战导致士兵早衰的同情与感慨,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可念兵残将自疑”,则从将领的角度出发,表现了他们面对战事频仍、士兵伤亡惨重时的自我怀疑与无助,凸显了战争给指挥官带来的精神压力。

“月黑关山全失道,风高杨柳半无枝”,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月黑”与“关山”的模糊,以及“风高”与“杨柳”的凋零,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环境的恶劣与自然景观的荒凉,强化了战争背景下的凄冷氛围。

最后,“遥知朔漠烟尘惨,不似南征马上吹”,通过对比南征与北战的不同感受,表达了对北方战场残酷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戍边士兵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个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

作者介绍
邓云霄

邓云霄
朝代:明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猜你喜欢

夏至遇金陵贡院天气犹凉风声如秋有感

正是南风天,故作北风景。

客馆不成寐,展转发深省。

(0)

海天春晓十首·其四

特颁鸾诰到天涯,带得春阳着物华。

曲径暖风医病草,满林香雨吐奇花。

七洲波静鳌山耸,五指天开鸟道斜。

榆柳阴中烟雾曙,数声鸡犬野人家。

(0)

过武城

蕞尔武城邑,今城仍古城。

城郭虽然是,人民日已更。

当年子游子,曾宰治编氓。

辙环孔宣父,过此访门生。

不觉筦尔笑,笑闻弦歌声。

于今筦尔笑,笑无弦歌鸣。

筦尔貌则同,筦尔原异情。

遥遥千载后,何人育群英。

(0)

月哀十首·其七

碧汉空虚淡欲流,九天无路夜悠悠。

彩虹鹊拥云屏远,宝婺星高月镜秋。

万里邺侯期世用,一花司马愿簪头。

九霄举目无穷极,碧汉空虚淡欲流。

(0)

贫居自述·其十四

老夫原自有安排,好把清贫逐日挨。

正遇有花犹欠酒,方才得米又无柴。

青灯黄卷还留意,肥马轻裘不介怀。

独喜多情深夜月,清光长照烂书斋。

(0)

戒贪

贪名贪利两皆非,谦退清修在我为。

取舍若能无愧怍,更将清处畏人知。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