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长秋草,潜听虫语残。
饔飧谁过问,霜露不胜寒。
抱瓮人何处,咬春宴已阑。
泥中黄叶烂,几种得登盘。
一半长秋草,潜听虫语残。
饔飧谁过问,霜露不胜寒。
抱瓮人何处,咬春宴已阑。
泥中黄叶烂,几种得登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衰败与生命的脆弱。诗人以“一半长秋草”开篇,暗示季节的更迭,草木由盛转衰,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接着,“潜听虫语残”,以听觉的角度切入,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又充满生命气息的世界,虫鸣声在秋日的余晖中回响,虽是残响,却充满了生命力。
“饔飧谁过问,霜露不胜寒。”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界生灵无人问津的感慨,以及它们面对严寒时的无助与脆弱。霜露之重,不仅指自然界的寒冷,也暗喻人生的艰难与不易。
“抱瓮人何处,咬春宴已阑。”这里运用了典故,借“抱瓮人”这一形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咬春宴已阑”则暗示了春天的逝去,生命的短暂与轮回。
最后,“泥中黄叶烂,几种得登盘。”以黄叶腐烂于泥中,象征生命的终结,但也有部分黄叶得以被采摘放入盘中,寓意着生命虽终归消逝,但仍有其价值与意义。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洞察,情感丰富,寓意深远。
道旁鬼镞飞神丛,狂客贼我人中龙。
有儿十七心胆雄,意气奄有江之东。
脐然未熄炎精委,四海英雄为时起。
十年血战不成功,破面安能作天子。
盘盘门外野水滨,可怜高冢埋麒麟。
髑髅饮恨尚不朽,死骨肯作曹瞒臣。
墓旁春草年年碧,黄金握臂人耕出。
姓名幸尔人不知,却怪中平一方石。
君不见吴王帐下越王舞,汉王成功楚王虏。
英雄千载欲何为,尽作北邙山下土。
又不见秦王治葬骊山宫,玉凫金雁俱成空。
武皇求仙东海上,茂陵石马嘶秋风。
与君下马高陵路,落日高城忽如堵。
阖闾坏冢在城边,何须重叹孙王墓。
鹤鸣在林樾,山谷有遗音。
置之阛阓间,三载如病瘖。
禽鸟自有适,人亦自有心。
嗟余实鄙夫,翰墨非所任。
废书动旬月,篇籍皆凝尘。
唯于场圃内,时时发长吟。
澹如酌玄酒,锵若调素琴。
为语二三子,幽赏宜共寻。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
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
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澈玉城霞。
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
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
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
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