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入梅花淡更妍,一株曾向麓堂前。
为春独步还今日,与雪相违又几年。
素质已参丹鼎客,朱颜应作羽衣仙。
凭谁唤醒罗浮梦,不信瑶池别有天。
红入梅花淡更妍,一株曾向麓堂前。
为春独步还今日,与雪相违又几年。
素质已参丹鼎客,朱颜应作羽衣仙。
凭谁唤醒罗浮梦,不信瑶池别有天。
这首《雪中红梅》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通过对红梅在雪中的独特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首句“红入梅花淡更妍”,以“红”字点出梅花的色彩,虽在雪中却更加鲜艳,展现出梅花在逆境中绽放的美丽。接着,“一株曾向麓堂前”,描绘了梅花生长的地点,似乎是在诗人常去的麓堂前,增添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为春独步还今日,与雪相违又几年。”这两句通过时间的对比,强调了梅花在春日独自开放的独特性,同时也暗示了梅花与雪的冲突,表现了梅花在严冬中顽强生存的品质。
“素质已参丹鼎客,朱颜应作羽衣仙。”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梅花比作参与丹鼎炼制的仙人,其红色的花瓣仿佛是仙人的羽衣,进一步提升了梅花的形象,赋予了它超凡脱俗的气质。
“凭谁唤醒罗浮梦,不信瑶池别有天。”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梅花超凡脱俗之美的赞叹,同时流露出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怀疑,似乎在说,这样的美是否真的存在于人间,还是只存在于诗人的梦境之中。这种疑问,既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也是对理想世界的一种追求。
整体而言,《雪中红梅》不仅描绘了梅花在雪中的美丽景象,更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坚韧、自然之美以及理想世界的向往之情,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竹爆惊春,竞喧填、夜起千门箫鼓。
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
停杯未举。
奈刚要、送年新句。
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
从他岁穷日暮。
纵闲愁、怎减刘郎风度。
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
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
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绕篱黄菊自开花,开日仍逢小雨斜。
自得金行真正色,肯参红紫斩纷华。
百卉千花了不存,独开黄菊伴金樽。
欲知却老延龄药,谁信幽香是返魂。
粲粲秋香雨露葩,天教晚发赛诸花。
轻烟细雨重阳节,且尽芳樽恋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