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告成庙》
《谒告成庙》全文
宋 / 王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玉帛何年会,衣冠此地藏。

物存惟窆石,神变失梅梁。

并海山川尽,踰河道路长。

六臣陪庙食,千古共烝尝。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àochéngmiào
sòng / wángyán

niánhuìguāncáng

cúnwéibiǎnshíshénbiànshīméiliáng

bìnghǎishānchuānjìndàocháng

liùchénpéimiàoshíqiāngòngzhēngcháng

注释
玉帛:古代祭祀时使用的丝织品和粮食。
会:聚会,这里指重逢。
衣冠:古代官员的服饰,代指文化传承。
窆石:古代埋葬时放置于墓前的标志石。
梅梁:可能指代重要的建筑或祭器。
并海:靠近海边。
踰河:越过河流。
庙食:在庙中享用祭祀的食物。
烝尝:古代的祭祀仪式。
翻译
何时才能再会玉帛,衣冠文物深藏此地。
遗迹仅剩窆石留存,神灵变换已无梅梁。
大海之滨的山川尽收眼底,跨过黄河的道路漫长。
历代六位大臣共享庙堂祭祀,千秋万代一同祭奠品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作品,名为《谒告成庙》。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表达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缅怀和哀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玉帛何年会,衣冠此地藏。" 这两句通过“玉帛”象征着尊贵者的墓葬,以及“衣冠”指代古人,表达了时间久远,历史人物已经长眠于地下,带有一种时光荏苒、历史沧桑的感慨。

"物存惟窆石,神变失梅梁。" 这两句则更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消逝和无常。“物存惟窆石”表明只有墓碑依旧,而“神变失梅梁”则暗示着灵魂的消散和历史记忆的模糊。

"并海山川尽,踰河道路长。"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象征着时间和空间的辽远,以及诗人心中对往昔的深切怀念。

"六臣陪庙食,千古共烝尝。" 最后两句则是对历史人物的尊崇与祭奠。“六臣”可能指的是某一朝代或事件中的忠诚之臣,他们的精神和牺牲被永远纪念。而“千古共烝尝”则表达了这种记忆和敬意将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历久弥新的人类共同财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往昔人物精神的缅怀,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历史、时间和人性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王炎
朝代:唐

猜你喜欢

过清远峡

两山夹飞流,曲折始东走。

排空殷崩雷,出峡去愈骤。

商人数畏津,渔子骇奔溜。

回澜乍窥渊,迸濑乱泄窦。

上当群石争,下及众川漱。

势齐龙门险,雄长碣石右。

惜哉神禹功,奠画远莫究。

遂令五岭南,别与万灵斗。

我行一停舟,适值风雨候。

崩腾心为徨,滉瀁目已瞀。

篙师戒前征,薄暮不敢逗。

开蓬讶惊湍,宛若群鹭簉。

乃知造化神,兹寔亘宇宙。

三复忠信言,呼酒聊独侑。

(0)

采莲曲

朝采莲,暮采莲,莲花艳冶莲叶鲜。

花好容颜不常好,叶似罗裙怨秋早。

秋风浩荡吹碧波,绿怨红愁将奈何。

年年采莲逞颜色,采得莲花竟何益。

莲花虽好却无情,夫婿有情常是客。

常是客,万里关河归未得。

争如池上锦鸳鸯,双去双来到头白。

采莲复采莲,采莲长可怜。

愿比莲花与莲叶,不论生死根株连。

(0)

宿澧阳

蘋花风急水茫茫,今夜孤舟宿澧阳。

谁在江城吹画角,五更残月一天霜。

(0)

晚坐

宴坐庭树夕,悠然惬清赏。

月生微影横,风入繁枝响。

啾啾归鸟集,隐隐疏星上。

倏尔朝复昏,流光递来往。

(0)

游灵峰寺

步入灵峰寺,岚霏翠湿衣。

野塘蒲叶短,石磴藓花微。

潭静龙长卧,山寒鹤未归。

老僧茶话久,高阁转斜晖。

(0)

游雾山寺和冠莱公韵

风引钟声落大溪,行厨酒尽夕阳低。

斗杓斜坠阑干北,涧道横分略彴西。

云杂天花银叶舞,门排行树宝幢齐。

普香世界青山绕,一路烟霞送马蹄。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