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帛何年会,衣冠此地藏。
物存惟窆石,神变失梅梁。
并海山川尽,踰河道路长。
六臣陪庙食,千古共烝尝。
玉帛何年会,衣冠此地藏。
物存惟窆石,神变失梅梁。
并海山川尽,踰河道路长。
六臣陪庙食,千古共烝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作品,名为《谒告成庙》。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表达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缅怀和哀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玉帛何年会,衣冠此地藏。" 这两句通过“玉帛”象征着尊贵者的墓葬,以及“衣冠”指代古人,表达了时间久远,历史人物已经长眠于地下,带有一种时光荏苒、历史沧桑的感慨。
"物存惟窆石,神变失梅梁。" 这两句则更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消逝和无常。“物存惟窆石”表明只有墓碑依旧,而“神变失梅梁”则暗示着灵魂的消散和历史记忆的模糊。
"并海山川尽,踰河道路长。"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象征着时间和空间的辽远,以及诗人心中对往昔的深切怀念。
"六臣陪庙食,千古共烝尝。" 最后两句则是对历史人物的尊崇与祭奠。“六臣”可能指的是某一朝代或事件中的忠诚之臣,他们的精神和牺牲被永远纪念。而“千古共烝尝”则表达了这种记忆和敬意将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历久弥新的人类共同财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往昔人物精神的缅怀,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历史、时间和人性的深刻感悟。
两山夹飞流,曲折始东走。
排空殷崩雷,出峡去愈骤。
商人数畏津,渔子骇奔溜。
回澜乍窥渊,迸濑乱泄窦。
上当群石争,下及众川漱。
势齐龙门险,雄长碣石右。
惜哉神禹功,奠画远莫究。
遂令五岭南,别与万灵斗。
我行一停舟,适值风雨候。
崩腾心为徨,滉瀁目已瞀。
篙师戒前征,薄暮不敢逗。
开蓬讶惊湍,宛若群鹭簉。
乃知造化神,兹寔亘宇宙。
三复忠信言,呼酒聊独侑。
朝采莲,暮采莲,莲花艳冶莲叶鲜。
花好容颜不常好,叶似罗裙怨秋早。
秋风浩荡吹碧波,绿怨红愁将奈何。
年年采莲逞颜色,采得莲花竟何益。
莲花虽好却无情,夫婿有情常是客。
常是客,万里关河归未得。
争如池上锦鸳鸯,双去双来到头白。
采莲复采莲,采莲长可怜。
愿比莲花与莲叶,不论生死根株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