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物祇林浅,禅阶古石平。
香台七祖塔,法树十围荆。
杖飞犹置井,山匝似为城。
即此未遑息,徒令岩壑轻。
秋物祇林浅,禅阶古石平。
香台七祖塔,法树十围荆。
杖飞犹置井,山匝似为城。
即此未遑息,徒令岩壑轻。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青原山的静谧与庄严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中古刹的景象。首句“秋物祇林浅”点明季节与地点,暗示着秋天的宁静与深邃。接着,“禅阶古石平”描绘了通往寺庙的石阶,历经岁月而显得更为平滑,象征着修行之路的坚定与平和。
“香台七祖塔,法树十围荆”两句,通过“香台”、“七祖塔”、“法树”等意象,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香台代表了供奉与祭祀的场所,七祖塔则象征着佛教传承的神圣性,法树则寓意佛法的广博与深远。同时,“十围荆”运用夸张手法,强调了树木的茂盛与生命力。
“杖飞犹置井,山匝似为城”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观与人工痕迹的和谐共存。杖飞置井,可能是指僧人手持的禅杖被放置于井边,象征着生活的简朴与自然的融合;山峦环绕,仿佛构成了一座自然之城,展现出山林的壮丽与神秘。
最后,“即此未遑息,徒令岩壑轻”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似乎并未找到真正的休息,反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然与内心的轻盈与自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青原山的自然之美与佛教文化的深邃,以及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体悟。
劈面相迎,一篙破、绿波秋涨。
凭寄语、吴门客到,旧游无恙。
贻我一编冰雪句,忆君知已云霄上。
却仍从、一二酒人游,歌相饷。似鸥鹭,同飘漾。
谁宾主,相赓唱。且逢人作达,瓮开新酿。
蜡就一生狂士屐,携来九节仙人杖。
怪此翁、豪气未全除,非吾状。
窗外啼莺,频催妆束,绿云缭绕。
轻把牙梳,旋移鸾镜,委地容光耀。
兰膏新沐,微闻香泽,对此温柔堪老。
向妆台、挽成如虿,才称花容月貌。
时兴髻子,松松堕马,好共灵蛇新巧。
莫叹飞蓬,休嗟曲局,鸳帐同心好。
纵令妒妇,也应怜惜,怪得萧郎颠倒。
珠帘下、娇羞欲出,鸣蝉缥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