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马黄,我马赤,精神肯把千金易。
一朝君马先着鞭,康庄高步如登天。
青丝结辔玉为勒,天闲十二随周旋。
嗟哉我马时不利,瘦骨崚嶒人共弃。
安知不遇伯乐徒,价重飞龙空比冀。
君马黄,我马赤,精神肯把千金易。
一朝君马先着鞭,康庄高步如登天。
青丝结辔玉为勒,天闲十二随周旋。
嗟哉我马时不利,瘦骨崚嶒人共弃。
安知不遇伯乐徒,价重飞龙空比冀。
这首诗描绘了两种不同命运的马,一种是幸运的“君马黄”,另一种则是不幸的“我马赤”。诗中通过对比两者的境遇,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感慨。
“君马黄”与“我马赤”的形象鲜明,前者以“精神肯把千金易”形容其价值非凡,后者的“瘦骨崚嶒”则揭示了其被忽视的命运。两匹马的不同遭遇,反映了社会中个体命运的差异性。
“一朝君马先着鞭,康庄高步如登天”描述了“君马黄”在机遇来临时迅速脱颖而出,其步伐如同攀登高峰般自信和自豪。而“青丝结辔玉为勒,天闲十二随周旋”则进一步强调了“君马黄”的尊贵地位和受到的优待。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我马赤”的同情。它感叹“我马赤”因时运不济而被世人所弃,即便拥有“青丝结辔玉为勒”的外表,也无法逃脱被遗忘的命运。最后,“安知不遇伯乐徒,价重飞龙空比冀”表达了对“我马赤”未能遇到赏识之人的遗憾,以及对其潜在价值的惋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两匹马的命运,深刻地探讨了个人命运与机遇的关系,以及社会对个体价值的评价标准。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不公命运的反思,也蕴含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深深忧虑。
佛子禅心若苇林,此门无古亦无今。
庭前柏树祖师意,竿上风幡仁者心。
草木同沾甘露味,人天倾听海潮音。
胡床默坐不须说,拨尽寒灰劫数深。
玉宇澄清暮霭收,吟边怕倚仲宣楼。
寒蟾千里夜如昼,新雁一声天欲秋。
湖海谁青豪杰眼,风霜易白少年头。
更残忽听荒城角,吹老梅花总是愁。
晴窗静翻书,凝尘掩行迹。
花影昼帘閒,苔痕秋径寂。
凭高招远风,缘流弄寒碧。
缄情寄天涯,杳杳江闽隔。
一日常百刻,转若车轮忙。
千日十万刻,百年能几长。
达人齐古今,一生甚微茫。
夏日岂为永,而足以较量。
人世不足惜,行善乃自彰。
无及闲暇时,般乐为淫荒。
夷齐饿人者,颜闵非公王。
其人品孰亚,周氏与虞唐。
亦用仁义积,岂今身未亡。
富贵无可恃,莫与公道强。
夜思昼以力,四序皆流光。
示君夏昼诵,惕惕其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