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兴三十九首·其二十九》
《杂兴三十九首·其二十九》全文
宋 / 张镃   形式: 古风

圣狂霄壤分,其端在一念。

去恶向忠义,如病用良砭。

方贻害于人,蛟虎并凶燄。

及其惩艾馀,大节秉无欠。

卓绝补过功,炳炳照铅椠。

乃知春秋意,恶恶待终厌。

(0)
翻译
神圣与疯狂如同天地之别,关键在于一念之间。
弃恶从忠义,就像疾病时使用良药针砭。
起初对人有害,如同蛟龙猛虎般凶猛炽烈。
等到受到惩戒后,人的大节依然完美无缺。
卓越的补过行为,鲜明如光照亮书籍。
这才明白《春秋》之意,厌恶邪恶,期待其最终消失。
注释
霄壤:霄指天空,壤指土地,形容极大差异。
一念:佛教用语,指瞬间的思想或念头。
良砭:良药的针砭,比喻有益的纠正。
蛟虎:比喻凶猛的人物或力量。
惩艾:惩戒和改正错误。
铅椠:古代书写工具,这里代指书籍。
春秋意:《春秋》的深意,指历史记录中对善恶的评判。
恶恶待终厌:厌恶邪恶,希望它最终消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镈的作品,收录在他的《杂兴三十九首》中。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倡导道德修养和反思个人品行的诗句。

“圣狂霄壤分,其端在一念”表达了作者对道德高洁与世俗混沌之间界限的认识,认为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内心的一念转变。"去恶向忠义,如病用良砭"则强调了弃恶扬善的重要性,把这种转变比喻为治疗疾病需要良医良药。

“方贻害于人,蛟虎并凶燄”指出那些不端行为正如妖兽一样危害着他人。"及其惩艾馀,大节秉无欠"则表明对这些恶行的惩罚是必要的,而对于坚守高尚品德的人来说,他们在重大原则上毫无遗漏。

“卓绝补过功,炳炳照铅椠”赞扬了那些能够勇于改正错误、弥补过失之人的伟大功绩,这种光辉灿烂的行为如同金属般坚固明亮。"乃知春秋意,恶恶待终厌"则揭示出诗人对历史评判的深刻理解,即《春秋》经典所蕴含的道德评判精神,以及对于邪恶的最终厌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圣与狂、善与恶,强调了个人品行修养的重要性,并且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和道德的深刻认识。

作者介绍

张镃
朝代:宋   号:约斋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生辰:1153—1221?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你喜欢

进越河口入江南界矣,随书所见·其三

郊原有人耕,茅屋数椽治。

姑苏城不遥,渐有可人意。

冠盖喧金阊,笙歌集廛肆。

共欣物华鲜,已忘沧桑异。

舟送遗孑归,衢读劝农示。

大吏正招徕,流民何异地。

(0)

吴鼓吹曲十二曲·其六克皖城

克灭皖城遏寇贼,恶此凶孽阻奸慝。

王师赫征众倾覆,除秽去暴戢兵革。

民得就农边境息,诛君吊民昭至德。

(0)

吴歌曲

仙人赍持何等。前谒海童。

(0)

魏鼓吹曲十二曲·其八平南荆

南荆何辽辽。江汉浊不清。菁茅久不贡。

王师赫南征。刘琮据襄阳。贼备屯樊城。

六军庐新野。金鼓震天庭。刘子面缚至。

武皇许其成。许与其成抚其民。陶陶江汉间。

普为大魏臣。大魏臣。向风思自新。思自新。

齐功古人。在昔虞与唐。大魏得与均。多选忠义士。

为喉唇。天下一定。万世无风尘。

(0)

徐干引古语

至德之贵,何往不遂。至德之荣,何往不成。

(0)

时人为任安语

欲知仲桓。问任安。居今行古。任定祖。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