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狂霄壤分,其端在一念。
去恶向忠义,如病用良砭。
方贻害于人,蛟虎并凶燄。
及其惩艾馀,大节秉无欠。
卓绝补过功,炳炳照铅椠。
乃知春秋意,恶恶待终厌。
圣狂霄壤分,其端在一念。
去恶向忠义,如病用良砭。
方贻害于人,蛟虎并凶燄。
及其惩艾馀,大节秉无欠。
卓绝补过功,炳炳照铅椠。
乃知春秋意,恶恶待终厌。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镈的作品,收录在他的《杂兴三十九首》中。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倡导道德修养和反思个人品行的诗句。
“圣狂霄壤分,其端在一念”表达了作者对道德高洁与世俗混沌之间界限的认识,认为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内心的一念转变。"去恶向忠义,如病用良砭"则强调了弃恶扬善的重要性,把这种转变比喻为治疗疾病需要良医良药。
“方贻害于人,蛟虎并凶燄”指出那些不端行为正如妖兽一样危害着他人。"及其惩艾馀,大节秉无欠"则表明对这些恶行的惩罚是必要的,而对于坚守高尚品德的人来说,他们在重大原则上毫无遗漏。
“卓绝补过功,炳炳照铅椠”赞扬了那些能够勇于改正错误、弥补过失之人的伟大功绩,这种光辉灿烂的行为如同金属般坚固明亮。"乃知春秋意,恶恶待终厌"则揭示出诗人对历史评判的深刻理解,即《春秋》经典所蕴含的道德评判精神,以及对于邪恶的最终厌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圣与狂、善与恶,强调了个人品行修养的重要性,并且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和道德的深刻认识。
南荆何辽辽。江汉浊不清。菁茅久不贡。
王师赫南征。刘琮据襄阳。贼备屯樊城。
六军庐新野。金鼓震天庭。刘子面缚至。
武皇许其成。许与其成抚其民。陶陶江汉间。
普为大魏臣。大魏臣。向风思自新。思自新。
齐功古人。在昔虞与唐。大魏得与均。多选忠义士。
为喉唇。天下一定。万世无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