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花宫种,谁移供佛堂。
云深松院色,池净竹林香。
山鸟频窥影,天风忽送凉。
五台应不远,烦热此中忘。
红药花宫种,谁移供佛堂。
云深松院色,池净竹林香。
山鸟频窥影,天风忽送凉。
五台应不远,烦热此中忘。
这首诗描绘了碧云寺庭前芍药盛开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芍药花在佛堂前的美丽与庄严。首句“红药花宫种,谁移供佛堂”以芍药花作为主角,仿佛它被特意种植于寺庙之中,为佛堂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接着,“云深松院色,池净竹林香”两句,将视线从花前拉远,描绘了寺院周围的自然景色,云雾缭绕的松树、清澈的池水和清新的竹林,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山鸟频窥影,天风忽送凉”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和谐,山中的鸟儿偶尔掠过,带来一丝凉意,仿佛是大自然的轻声问候。最后,“五台应不远,烦热此中忘”表达了诗人在此处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无论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还是对佛教精神的感悟,都让人心境平和,忘却尘世的烦恼。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士贫谋国拙,安得辞泥涂。
马生负长剑,叹曰归来乎。
尺薪等芳桂,斗粟兼明珠。
王门不见容,憔悴如枯鱼。
我无升斗水,慰子朝夕须。
亦有西江涛,疏远不可图。
相劝早旋归,诗书自为娱。
男儿患无术,馀事从卷舒。
时至当奋飞,翩如巢中雏。
微物尚变化,况君七尺躯。
圣神绍先古,述作备新书。
微生滥中秘,重赐等诸儒。
日月明天文,龟龙粲河图。
精神骇耳目,黼藻贲泥涂。
发挥箧中藏,更得神宗初。
光华混新旧,笔墨肖锱铢。
幸生尧禹间,而见典与谟。
上为四方贺,善继古所无。
下窃私室荣,搢绅谁与俱。
汉史探会稽,周臣览昆墟。
萧条千万里,筋力固已劬。
而我独何人,荷宠安厥居。
受学庶无负,传家既多馀。
愿从二三子,讲诵无时虚。
凤凰起北海,少留南岳巅。
梧桐有馀音,乌鹊相回旋。
耳闻和声乐,目怪文采鲜。
虽知非俦匹,慕用亦欣然。
祥飙卷层云,迅羽凌九天。
卑飞忽如絷,绝迹不可攀。
徘徊故林下,叹息高风前。
愿及夔作韶,率舞如舜年。
一昏复一晨,一晨复一夕。
扰扰若有为,悠悠定何役。
譬如风中叶,不自知所适。
譬如池中鱼,强自营所得。
朝乘日车出,暮与羁鸟息。
昔我发纯漆,今我发半白。
谁能邀神灵,传我云表翼。
我与从之游,览观元化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