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夏京城住,今朝独远归。
修行四分律,护净七条衣。
溪寺黄橙熟,沙田紫芋肥。
九龙潭上路,同去客应稀。
几夏京城住,今朝独远归。
修行四分律,护净七条衣。
溪寺黄橙熟,沙田紫芋肥。
九龙潭上路,同去客应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送别的场景,诗人张籍在唐朝时期创作。从内容来看,诗中的“我”与一位佛门修行者道别,表达了一种淡淡的离愁和对远去之人的祝愿。
“几夏京城住,今朝独远归。” 这两句设置了送别的情景,诗人在京城居住已久,而今朝却要目送一位朋友独自远行。这里,“几夏”表达了一段不短的时光,而“独远归”则显得分外凄凉。
“修行四分律,护净七条衣。” 这两句描写了佛僧的修行生活。“四分律”是佛教戒律的重要组成,而“七条衣”则是出家人的简单服饰。这两句话突出了被送别者是一位恪守戒律、清净自守的佛门人士。
“溪寺黄橙熟,沙田紫芋肥。”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溪寺”、“沙田”都是自然与宗教和谐共生的场所,而“黄橙熟”与“紫芋肥”则是对当地农作物丰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生长与期待的情感。
“九龙潭上路,同去客应稀。” 最后两句写出了送别时的道路与行人稀少的场景。“九龙潭”可能是通往远方的必经之路,而“同去客应稀”则意味着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在送别一位朋友,更是在表达一种对于行者的不舍与怀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状态的精细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修行生活的尊重。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远方世界的无限向往。
沉碑万山脚,骑马习池头。
元凯亦过虑,山公聊自谋。
青烟鹿门净,黄竹凤林秋。
兴废不可问,登临徒百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