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体秋·其三》
《体秋·其三》全文
明 / 倪元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纷华日以远,战胜乃翻癯。

教世以黄老,视春犹妇姑。

凋枯非杀气,陶炼各丹炉。

不晓名场客,神形有此无。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的《体秋》组诗中的第三首。倪元璐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

首句“纷华日以远”描绘了繁华逐渐消逝的景象,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接着,“战胜乃翻癯”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在竞争与挑战中,人们可能会变得更为坚韧或疲惫的状态。这里“癯”字形象地描绘了人在经历磨砺后的瘦削或精神的疲惫。

“教世以黄老,视春犹妇姑”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他提倡以道家的黄老之学来教导世人,将春天比作妇姑,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活态度。

“凋枯非杀气,陶炼各丹炉”进一步阐述了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这里的“凋枯”指生命的衰败,但诗人并不将其归咎于“杀气”,而是认为这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同时,通过“陶炼各丹炉”的比喻,暗示了个体在经历磨砺后,能够像丹炉中的金属一样,经过锤炼而变得更加坚韧或纯净。

最后,“不晓名场客,神形有此无”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场的淡然态度。他认为真正的自我,不应被外界的名利所束缚,而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真实。这里的“神形有此无”,意味着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可能会失去真实的自我,只有在远离名利场的环境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社会和自我的独特见解,充满了哲理性和深邃的情感。

作者介绍
倪元璐

倪元璐
朝代:明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末官员、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至户、礼两部尚书,书、画俱工。倪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 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书风奇伟,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京师,元璐自缢殉节,卒年五十二。弘光时,追赠少保、吏部尚书,谥文正,清廷赐谥文贞
猜你喜欢

浙东献郑大夫

圣主东忧涨海滨,思移副相倚陶钧。

楼台独坐江山月,舟楫先行泽国春。

遥想万家开户外,近闻群盗窜诸邻。

几时入去调元化,天下同为尧舜人。

(0)

浣溪沙·其二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0)

明月

三五月华流炯光,可怜怀归郢路长。

逾江越汉津无梁,遥遥永夜思茫茫。

昭君失宠辞上宫,蛾眉婵娟卧毡穹。

胡人琵琶弹北风,汉家音信绝南鸿。

昭君此时怨画工,可怜明月光朣胧。

节既秋兮天向寒,沅有漪兮湘有澜。

沅湘糺合淼漫漫,洛阳才子忆长安。

可怜明月复团团,逐臣恋主心愈恪。

弃妻思君情不薄,已悲芳岁徒沦落。

复恐红颜坐销铄,可怜明月方照灼,向影倾身比葵藿。

(0)

夏云

如峰形状在西郊,未见从龙上泬寥。

多谢好风吹起后,化为甘雨济田苗。

(0)

题小松

何处斸云烟,新移此馆前。

碧姿尘不染,清影露长鲜。

耸地心才直,凌云操未全。

可悲人自老,何日是千年。

(0)

闲咏

步月怜清景,眠松爱绿阴。

早年诗思苦,晚岁道情深。

夜学禅多坐,秋牵兴暂吟。

悠然两事外,无处更留心。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