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优钵总堪疑,上苑何由借一枝。
为问天华拈法处,可当迦叶破颜时。
给园初果知难结,色界孤根未可移。
肯为东君怨摇落,因风片片浴香池。
曼陀优钵总堪疑,上苑何由借一枝。
为问天华拈法处,可当迦叶破颜时。
给园初果知难结,色界孤根未可移。
肯为东君怨摇落,因风片片浴香池。
这首诗以“咏物体六十六首”之二十九《佛见笑》为题,作者是明代的王世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学的独到见解与感悟。
首句“曼陀优钵总堪疑”,以曼陀罗花和优钵花为喻,暗示事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引出对世间现象的疑惑。接着,“上苑何由借一枝”,借用花园中的花朵,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得到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佛法深奥、难以轻易领悟的隐喻。
“为问天华拈法处,可当迦叶破颜时”,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询问如何在天华(佛前的花)中找到佛法的真谛,以及是否能比肩迦叶尊者(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以微笑著称)的智慧,表达了对佛法深入理解的渴望和对智慧境界的追求。
“给园初果知难结,色界孤根未可移”,这里以给孤独园(佛陀早期讲经说法的地点)的初果(佛教术语,指初步证悟的修行者)为例,说明证悟之路的艰难,同时强调了在色界(物质世界)中寻找真理的不易,体现了对修行过程的深刻体悟。
最后,“肯为东君怨摇落,因风片片浴香池”,诗人以自然界的景象为喻,表达了即使面对生命的凋零也不愿怨天尤人,而是选择在风中飘散,最终融入香池,象征着生命虽短暂,但最终归于和谐与宁静,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宇宙和谐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学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卯君来处,与眉州仙子,依稀同日。
一自前朝龚蔡后,颇觉壶山岑寂。
谁料端平,继居遗补,复有斯人出。
幅巾林下,姓名玉座长忆。
须信谄语尤甘,忠言最苦,橄榄何如蜜。
诸老萧疏星欲晓,留取南都铁壁。
洛社自佳,镜湖虽好,莫问君王乞。
年年岁岁,大家同做真率。
君看郭西景,浑不减孤山。
飞楼突兀百尺,轮奂侈前观。
绝唱新词寡和,堕泪旧碑无恙,往事付惊澜。
不见辽鹤返,惟对水鸥闲。又何必,珠翠盛,管弦欢。
唾壶麈尾潇洒,领客上高寒。
丞相功存宗庙,祭酒义兼家国,世事尚相关。
风月寓意耳,莫作晋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