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人不善自为谋,对吏方知口起羞。
本为追胥宽逮系,何期僚属致增尤。
溺灰竟欲焚安国,书牍谁将念绛侯。
惟有丹诚贯金石,风波飘荡任沈浮。
防人不善自为谋,对吏方知口起羞。
本为追胥宽逮系,何期僚属致增尤。
溺灰竟欲焚安国,书牍谁将念绛侯。
惟有丹诚贯金石,风波飘荡任沈浮。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官场腐败和个人的不幸遭遇的深刻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比和反衬手法,揭示了朝廷内部的黑暗与个人处境的艰难。
首句“防人不善自为谋”表明诗人对于那些不愿意或不能够为他人着想的人有所准备和防范。紧接着,“对吏方知口起羞”则是说在面对官吏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说的话让人感到羞愧。这两句既反映了诗人对待周围环境的警觉,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无奈与苦涩。
“本为追胥宽逮系,何期僚属致增尤”表达了诗人原本希望能够宽容待人,但现实却使得同僚之间的矛盾和嫌隙越来越深。这里,“追胥”意指宽恕之心,“逮系”则是法律上的宽缓对待。
“溺灰竟欲焚安国,书牍谁将念绛侯”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为了个人私利而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福祉的官吏的强烈谴责。这里,“溺灰”指的是火势已熄但仍有余温,比喻那些看似平静实则危机四伏的情况;“焚安国”是比喻那些官员为了私利而可能引发的灾难;“书牍”指的是官方文书和档案;“绛侯”则是历史上有名的忠臣,诗人在此询问谁能像古代忠臣那样念及国家社稷之重。
最后,“惟有丹诚贯金石,风波飘荡任沈浮”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挚不渝、坚如磐石的信念和品格的自信。这里,“丹诚”指的是赤诚之心,“贯金石”则比喻这种赤诚能够穿透金石,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品德坚不可摧;“风波飘荡任沈浮”则是说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和动荡,自己的信念和品格始终如一,不会随波逐流。
整首诗通过对官场黑暗的揭露和个人的不幸遭遇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坚定的个人操守。
春巢累累,众鸟哺儿。
众鸟不出巢,群雏嗷嗷腹甚饥。
不出巢,其谓何,上有苍鹘窥其窠。
问鹘何仇,鹘不我顾。我巢有雏,开口待哺。
一日不击,巢雏不食。尔忧尔雏,众鸟号呼又可吁。
断木喙虽长,不啄柏与松。
松柏本坚直,中心无蠹虫。
广庭木云美,不与松柏比。
臃肿质性虚,圬蝎招猛觜。
主人赫然怒,我爱尔何毁。
弹射出穷山,群鸟亦相喜。
啁啾弄好音,自谓得天理。
哀哉彼鴷禽,吻血徒为尔。
鹰鹯不搏击,狐兔纵横起。
况兹树腹怠,力去宜滨死。
主人凤皇池,二客天禄阁。
共来东轩饮,高轮杂谈谑。
南笼养白鹇,北笼养孔雀。
素质水纹纤,翠毛金缕薄。
大誇凫柄鼎,不比龙头杓。
玉印传条侯,字辩亚与恶。
钿剑刻辟邪,符宝殊制作。
末观赫连刀,龙雀铸镮锷。
每出一物玩,必劝众宾酌。
又令三云髻,行酒何绰约。
固非世俗驩,自得阅古乐。
圣贤泯泯去,安有不死药。
竟知不免此,乌用强检缚。
开目即是今,转目已成昨。
归时见月上,酒醒见月落。
恍然如梦寐,前语诚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