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初三夜,春风廿四桥。珠帘十里柳千条。
趁得一江飞絮、上兰桡。海燕飞金屋,江梅怨玉箫。
罟师收网带馀潮。依旧青山隐隐、水迢迢。
新月初三夜,春风廿四桥。珠帘十里柳千条。
趁得一江飞絮、上兰桡。海燕飞金屋,江梅怨玉箫。
罟师收网带馀潮。依旧青山隐隐、水迢迢。
此曲《南歌子·过扬州》描绘了扬州月夜的静谧与繁华,以及春风吹拂下的自然景象。开篇“新月初三夜,春风廿四桥”,以新月和春风作为背景,勾勒出扬州夜晚的宁静与生机。月色如银,春风轻拂,营造了一种温柔而略带诗意的氛围。
接着,“珠帘十里柳千条”一句,将视线拉远,展现扬州城外十里长堤上垂柳依依的景象,珠帘般的柳叶在春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大自然的装饰品,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趁得一江飞絮、上兰桡”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江面上飘着细小的柳絮,随风飘荡,与划船人的兰桡相映成趣,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柔美与活力。
下片“海燕飞金屋,江梅怨玉箫”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海燕在金屋中自由飞翔,象征着自由与快乐;而江梅似乎在怨叹玉箫的寂寞,暗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罟师收网带馀潮”描绘了渔夫收网的场景,余潮暗示着一天的劳作即将结束,也预示着新的开始。这一句不仅体现了生活的实际场景,也寓意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
最后,“依旧青山隐隐、水迢迢”以青山和流水作为结尾,既是对扬州美景的总结,也表达了对自然永恒不变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扬州月夜的美丽景色与生活气息,既有自然之美,也有情感之深,是一幅动人心弦的江南画卷。
冰唯清,玉唯润。清润无风韵。
此花风韵,自然清润传香粉。
故应春意别,不使凡英恨。
到春前腊后,长是寄芳信。此情闲,此意远。
一点萦方寸。风亭水馆,解与行人破离恨。
广寒宫未有,姑射仙曾认。向雪中月下,吟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