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红半面。一似墙头见。草树池塘青一片。
独倚阑干几遍。更谁绛袖朱唇。火云相对英英。
笑杀牡丹正午,离披不任看承。
深红半面。一似墙头见。草树池塘青一片。
独倚阑干几遍。更谁绛袖朱唇。火云相对英英。
笑杀牡丹正午,离披不任看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开篇"深红半面,一似墙头见",以鲜明的对比色彩展示了石榴花的艳丽,它如同墙头上的火炬,在碧绿的背景中耀眼夺目。这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生命力的宣泄。
接下来的"草树池塘青一片,独倚阑干几遍"则描绘了诗人在这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中独自徜徉的情形。绿意盎然的草木、池塘和阑干构成了一个宁静的空间,诗人在这里沉醉其中,反复倚靠着栏杆,仿佛想要融入这片青翠之中。
"更谁绛袖朱唇,火云相对英英"一句,则将目光聚焦于美丽的女子。绛红色的衣袖和朱红色的嘴唇,是诗人眼中的美好形象。而"火云相对英英"则是对这份美景的最高赞誉,仿佛连云朵都被点燃,变得英气勃发。
最后,"笑杀牡丹正午,离披不任看承"一句,以轻盈的笔触描绘了女子在牡丹盛开的午后时分,她的笑容如同阳光一样温暖而耀眼,让人无法直视,只能低头承受这份美丽。这里的"离披"可能指的是女子随意的发式,或是衣衫的摆动,都增添了一种自然流露的美感。
整首诗通过对色彩和形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美感的场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生命活力和女性美的深深赞美。
山人曾著宰官衫,了事还为马口衔。
别我三年无瞬息,思君一节尚巉岩。
人生契合常如此,吾道年来见大凡。
雨后只愁风力健,江空无计款归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