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玕亭亭耸高节,飒遝凉飙舞苍雪。
未从天上制箫韶,且向人间洗炎热。
千崖万壑寒飕飕,五月六月疑清秋。
凤鸾欲下栖不稳,飘然飞上青云头。
琅玕亭亭耸高节,飒遝凉飙舞苍雪。
未从天上制箫韶,且向人间洗炎热。
千崖万壑寒飕飕,五月六月疑清秋。
凤鸾欲下栖不稳,飘然飞上青云头。
此诗《风竹》由明代诗人唐璧所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风中竹子的动态美与精神韵。
首句“琅玕亭亭耸高节”,以“琅玕”指代竹子,形象地描绘出竹子挺拔高耸的姿态,展现出其坚韧不屈的品格。“亭亭”二字,不仅形容了竹子的形态,更赋予了它一种优雅的姿态感。接着,“飒遝凉飙舞苍雪”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风比作舞动的苍雪,生动地表现了风与竹之间的互动,竹子在风中摇曳生姿,仿佛在翩翩起舞。
“未从天上制箫韶,且向人间洗炎热。”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竹子的形象,将竹子与古代的音乐艺术相联系,暗示竹子如同自然界的乐章,能够为人们带来清凉与宁静,缓解炎夏的酷热。同时,也表达了竹子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千崖万壑寒飕飕,五月六月疑清秋。”这两句描绘了竹子生长的环境,无论是高山峻岭还是深谷幽壑,竹子都能顽强地生长,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能营造出清冷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秋天的凉爽之中。这种描述不仅突出了竹子的适应性和生命力,也体现了诗人对竹子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最后,“凤鸾欲下栖不稳,飘然飞上青云头。”这两句以凤鸾(传说中的神鸟)欲栖息于竹梢却难以稳定,最终只能飘然飞上云端,象征着竹子的高洁与超凡脱俗。这不仅是对竹子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其精神品质的高度评价,寓意着竹子如同君子一般,高雅而坚韧,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色,不随波逐流。
综上所述,《风竹》一诗通过对竹子在风中姿态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竹子精神品质的深刻赞颂,展现了竹子作为自然界中独特存在之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高尚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芰荷香雨初收,竹风槐日凉清晓。
年年祝寿,今年不比,常年时候。
教子收功,五云金殿,初承亲诏。
早胪传三日,寿称千岁,多应是、如公少。
遥想寿椿堂上,饮霞觞、捧孙微笑。
已见儿荣,更看孙贵,茅分蒲召。
上第归来,彩衣挂绿,兰阶生耀。
九霄中、一点光明,寿星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