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默默,民忙忙。
南门不守守江塘,黑夜红烧贼入疆。
贼入疆,心仓皇。山无色,日寒霜。
一步一嗟可奈何,但闻悽悽切切野哭泪汪汪。
是时我心抑郁若王郎,直欲身入九霄问彼苍,彼苍冥冥而茫茫。
又欲手拔腰下三尺之剑断愁肠,彼剑靳靳力抽不可长。
兵不出兮将不生,才薄那此当道之豺狼。
吁嗟乎,穷达固有命,生死系纲常。
庸庸耀爵禄,几辈误君王。
生灵悲涂炭,义士气激昂。
何处乌鸦来,声声向夕阳。
出门将安归,北风萧萧凉。
官默默,民忙忙。
南门不守守江塘,黑夜红烧贼入疆。
贼入疆,心仓皇。山无色,日寒霜。
一步一嗟可奈何,但闻悽悽切切野哭泪汪汪。
是时我心抑郁若王郎,直欲身入九霄问彼苍,彼苍冥冥而茫茫。
又欲手拔腰下三尺之剑断愁肠,彼剑靳靳力抽不可长。
兵不出兮将不生,才薄那此当道之豺狼。
吁嗟乎,穷达固有命,生死系纲常。
庸庸耀爵禄,几辈误君王。
生灵悲涂炭,义士气激昂。
何处乌鸦来,声声向夕阳。
出门将安归,北风萧萧凉。
这首清代许传霈的《十月二十日夜见城南火,翌晨即事》描绘了一幅战乱中百姓生活的凄惨画面。诗的前四句“官默默,民忙忙。南门不守守江塘,黑夜红烧贼入疆”展现了官府的沉默与民众的忙碌,以及城防的失守,贼寇趁夜侵入的情景。接着,“贼入疆,心仓皇。山无色,日寒霜”渲染了战乱带来的恐慌和环境的冷峻。
诗人内心充满忧虑,“一步一嗟可奈何,但闻悽悽切切野哭泪汪汪”,表达了对无辜百姓苦难的深深同情和无力感。他自比为“王郎”,感叹命运无常,“直欲身入九霄问彼苍”,试图寻求天意解答。然而,“彼剑靳靳力抽不可长”象征着力量的渺小和无奈。
诗中批评了当权者的无能,“兵不出兮将不生,才薄那此当道之豺狼”,指责他们未能保护百姓。最后,“穷达固有命,生死系纲常”揭示出诗人对社会秩序和命运宿命论的看法,而“庸庸耀爵禄,几辈误君王”则批判了那些只顾个人荣华的官员。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战乱时期底层人民的苦难和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古之画法不复见,六朝人物留遗谱。
后来山水出新意,二李三王差可睹。
洪谷之后有关仝,营丘浑雄独造古。
华原处士笔奇崛,余子纷纷何足数。
郭熙平远疑有神,北苑烂漫皆天真。
画院宣和众史集,俗笔姿媚非吾伦。
岂知南宫迥不群,一扫万古丹青尘。
神闲笔简意自足,窈窕青山行白云。
黄侯黄侯安得此,元气淋漓犹满纸。
晴窗拂拭对高秋,恍惚神游华山里。
生平画癖奈此何,为子试作云山歌。
珍藏什袭君须记,世间名画今无多。
何必规摹,五柳之高,孤竹之清,念久与周旋,我宁作我,任教礼法,卿自从卿。
俊乘陪游,辛杯侍宴,仆病须知非所能。
问何者,是鱼文骥子,纶组彫缨。狂来白眼休惊。
算若个、堪当一瞬青。
但紫篝玉炷,香消仙蠹,朱绳金错,笔扫谗蝇。
清酒三杯,黄粱半枕,不换他年身后名。
谁惊觉,有坠梧片叶,索赋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