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枯砚燥自伤悲,文体全关气盛衰。
倚马纵难挥万字,骑驴尚足课千诗。
奉盘谁可推盟主,撼树人方谤老师。
疑有更深于此者,入山十载试精思。
笔枯砚燥自伤悲,文体全关气盛衰。
倚马纵难挥万字,骑驴尚足课千诗。
奉盘谁可推盟主,撼树人方谤老师。
疑有更深于此者,入山十载试精思。
诗中“笔枯砚燥自伤悲”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创作上的困顿和不满,笔尖干涸、砚台失去了墨水的润泽,象征着文章难以斩获佳绩,内心充满哀伤。"文体全关气盛衰"则显示了对文学风格演变及其兴衰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倚马纵难挥万字"中,“倚马”二字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马背上思考问题的情景,虽有万字之多也难以轻易下笔;“骑驴尚足课千诗”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严格要求,即便是在简单的交通工具——驴背上,也能不断思索并评估自己的作品。
"奉盘谁可推盟主,撼树人方谤老师"两句,通过“奉盘”和“撼树”的生动画面,反映了诗人对知识、智慧的尊重与渴望,以及对于学问和德行的深刻追求。
最后,“疑有更深于此者,入山十载试精思”表达了诗人对于更高境界的追求,对于内心世界的不断探索和修炼。"入山十载"象征着长时间的隐居与思考,而“试精思”则是对自己思想深度的一种考验。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知识追求以及个人修养的不懈追求。
行过石壁尽,夜泊牛口渚。
野老三四家,寒灯照疏树。
见我各无言,倚石但箕踞。
水寒双胫长,坏裤不蔽股。
日莫江上归,潜鱼远难捕。
稻饭不满盂,饥卧冷彻曙。
安知城市欢,守此田野趣。
祇应长冻饥,寒暑不能苦。
东风催趁百花新,不出门庭一老人。
天女要知摩诘病,银瓶满送洛阳春。
可怜最后开千叶,细数馀芳尚一旬。
更待游人归去尽,试将童冠浴湖滨。
尽室居幽谷,乱山为四邻。
雾深知有术,窗静似无人。
鹤语松上月,花明云里春。
生涯更何许,尊酒与垂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