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郎洞里筑春台,百啭流莺任往来。
文槛露凝杨柳合,翠帏风动薜萝开。
荆花恍似田家见,玉树浑如谢氏栽。
此景独怜便逸兴,几时招隐白云隈。
刘郎洞里筑春台,百啭流莺任往来。
文槛露凝杨柳合,翠帏风动薜萝开。
荆花恍似田家见,玉树浑如谢氏栽。
此景独怜便逸兴,几时招隐白云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春日景象。诗人陶益以“刘郎洞里筑春台”开篇,巧妙地将历史人物刘郎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百啭流莺任往来”,生动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莺鸟在空中自由飞翔,鸣声悦耳,为春台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力。
“文槛露凝杨柳合,翠帏风动薜萝开”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春台的美丽与和谐。文雅的栏杆上凝聚着露珠,杨柳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幅精致的画卷;翠绿的帷幔随风轻轻摇曳,薜萝也在这春风中绽放,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魅力。
“荆花恍似田家见,玉树浑如谢氏栽”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赞叹。荆花在春台中盛开,仿佛是农家常见的景象,而玉树则让人联想到谢氏家族的高洁与雅致,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春台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最后,“此景独怜便逸兴,几时招隐白云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期待。面对如此美景,诗人不禁心生逸兴,渴望能在此处隐居,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台及其周围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佳作。
银蟾吸清露,白兔捣玄霜。
青天万古明月,中有物苍苍。
想是临风丹桂,费尽斫云玉斧,秋蕊自芬芳。
印透一轮影,吹下九天香。怪霜娥,才二八,减容光。
蛾眉几画新样,晚镜为谁妆。
见说开元天子,曾到清虚仙府,一曲听霓裳。
何事便归去,空断舞鸾肠。
世事纷纷,似水东倾,甚时了期。
叹利名千古,争驰虎豹,丘原一旦,总伴狐狸。
枳棘丛中,桑榆影里,乱冢堆堆谁是谁。
君知否,谩徒劳百载,空皱双眉。争如归去来兮。
放四大、优游无所为。
向碧岩古洞,完全性命,临风对月,笑傲希夷。
一曲玄歌,千钟美酒,日月循环不老伊。
童颜在,镇龟龄鹤寿,罢喝黄鸡。
盗天地冲和,一气造化丹基。玄牝辅弼枢机。
四象三奇。消息盈虚否泰,铅汞抽添坎离。
进退循环,玉关风透九霄吹。
云行雨施,遍浇溉、黄芽雪肌。
五彩腾辉低荫,二八香姿。
六阳鼎沸,运火候、周天数随。
引养形全,雾收云敛入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