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虽惨然,出游熙天正。
登临日暮归,置酒湖上亭。
高烛照泉深,光华溢轩楹。
如见海底日,曈曈始欲生。
夜寒闭窗户,石溜何清泠。
若在深洞中,半崖闻水声。
醉人疑舫影,呼指递相惊。
何故有双鱼,随吾酒舫行。
醉昏能诞语,劝醉能忘情。
坐无拘忌人,勿限醉与醒。
风霜虽惨然,出游熙天正。
登临日暮归,置酒湖上亭。
高烛照泉深,光华溢轩楹。
如见海底日,曈曈始欲生。
夜寒闭窗户,石溜何清泠。
若在深洞中,半崖闻水声。
醉人疑舫影,呼指递相惊。
何故有双鱼,随吾酒舫行。
醉昏能诞语,劝醉能忘情。
坐无拘忌人,勿限醉与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在湖上饮酒赏景的画面。起初,诗人描述了出游时风霜虽然凛冽,但天气却意外地转晴。这反映了诗人的乐观情怀,即便是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找到欣赏自然之美的机会。
登临山岗,日暮时分,诗人回归后,在湖上亭子里摆设酒宴。高悬的灯烛照亮了泉水的深处,以及亭子的楹柱,这些景象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能看到海底升起的朝阳,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到来。
夜幕降临,寒气逼人,诗人闭窗关户,却仍能听见石溪清澈的流水声,如同身处深山洞中。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敏感,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接下来的几句则写出了酒宴中的情景。醉酒之人,看到湖面上的倒影,以为是舫船的倒映,互相惊呼,这些生动的情节描绘出宴席上的热闹和欢乐。而诗中出现的“双鱼”随着酒舫前行,或许象征着友情的伴随,也可能只是诗人对自然景物的一种幻想。
最后,诗人劝说醉酒忘情,无需拘束于醒时的礼仪。勿以醉醒为限,这是诗人对于自由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他主张在宴席上无拘无束,尽情享受当下的快乐。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湖上宴会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释放。
芳菲已去绝音尘,临水踟蹰景又新。
应是溪源来最远,落花流水洞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