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局冠裳济济然,白头多病后诸贤。
圣功大满先皇纪,庶政分参列国编。
老颖何能出毛遂,后堂今合让彭宣。
夜来梦秉江淹笔,犹在鸾停鹄?边。
纂局冠裳济济然,白头多病后诸贤。
圣功大满先皇纪,庶政分参列国编。
老颖何能出毛遂,后堂今合让彭宣。
夜来梦秉江淹笔,犹在鸾停鹄?边。
这首明代沈周的诗《因病不预纂修之徵用呈馆中诸公》描绘了作者因病未能参与朝廷纂修典籍的场景。首句“纂局冠裳济济然”形象地展现出纂修机构中官员们的庄重与忙碌,而“白头多病后诸贤”则流露出诗人自谦的语气,表示自己年迈多病,已非昔日的贤才。
接下来,“圣功大满先皇纪,庶政分参列国编”赞美了前朝的丰功伟绩和国家政务的有序编纂,暗示自己虽不能亲身参与,但仍心系国家大事。诗人以“老颖何能出毛遂”自比,意指自己如同老马识途,虽无毛遂自荐之勇,但心中仍有为国效力的愿望。
最后两句“夜来梦秉江淹笔,犹在鸾停鹄?边”通过梦境表达了诗人对文学事业的执着和对馆中诸公的敬仰,他梦见自己依然握着江淹那样的文笔,寓言自己虽然身在病榻,但文学才华仍在,期待着能为国家的文献工作贡献绵薄之力。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自谦又有抱负,体现了沈周作为文人学者的风范。
扬帆越江淮,河水来活活。
吕梁扼其冲,石芒殊峭拔。
溯河柁忽摧,度洪缆遽绝。
前途总安流,风劲桅复折。
兼旬涉险艰,脱命争毫发。
行行薄畿甸,值此正阳月。
皇舆方北狩,前旌晓已发。
疾驱望清尘,我马不及秣。
出关历峻阪,下视原野阔。
涧溪多萦迥,冈岭互盈缺。
旧游如梦寐,古道无改辙。
经时春草变,久旱夏云热。
远行诚苦辛,傥免蒙霜雪。
采诗先生笔如铁,铁作拄杖如持节。
楚江东西往复还,老兴相追几年月。
击之不折镕不流,化为何物今何州。
上摩星辰下入水,未到周南应未休。
遗名在世收不去,时复精光照烟雾。
宣溪笑和涯翁歌,歌向庐山最高处。
我来为尔意独存,行歌再过宣溪门。
杖兮杖兮谁可问,望断天涯云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