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光寒射海东红,砥柱中流起梵宫。
粤徼千年留壮丽,江波万派尽浮空。
依微树色当窗见,隐约禅房有路通。
解道摩尼知是否,乾坤清气满鸿濛。
扶光寒射海东红,砥柱中流起梵宫。
粤徼千年留壮丽,江波万派尽浮空。
依微树色当窗见,隐约禅房有路通。
解道摩尼知是否,乾坤清气满鸿濛。
这首诗描绘了海珠寺在秋日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特地位与和谐之美。
首句“扶光寒射海东红”,以“扶光”象征初升的太阳,其寒意却映照出海东的红色光辉,营造出一种既温暖又带有几分凉意的晨曦景象,为整幅画面定下了明亮而略带神秘的基调。
“砥柱中流起梵宫”一句,巧妙地将海珠寺比作中流砥柱,不仅突出了寺庙在自然环境中的稳固地位,也暗示了其在精神世界中的重要性,犹如佛教中的灯塔,指引着信徒们的精神航程。
“粤徼千年留壮丽,江波万派尽浮空”则进一步描绘了海珠寺的历史悠久与自然环境的广阔壮丽。千年历史的沉淀赋予了寺庙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江波万派的景象则展现了自然界的浩瀚与无穷,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诗中所展现的宏大画卷。
“依微树色当窗见,隐约禅房有路通”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寺庙内景的幽静与神秘。树色依稀可见,禅房虽隐于林间,但仍有道路通往,这种既隐秘又易于接近的氛围,体现了佛教追求内心平静与与世无争的生活哲学。
最后,“解道摩尼知是否,乾坤清气满鸿濛”两句,以“摩尼”(佛教中象征智慧与光明的宝珠)为喻,表达了对佛法智慧的探索与追求。同时,通过“乾坤清气满鸿濛”的描绘,将自然与佛法的和谐统一表现得淋漓尽致,传递出一种宇宙万物皆有灵性的深刻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海珠寺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以及诗人对于宇宙真理和精神追求的深邃思考。
君不见岱宗之山海上起,云霞沃宕三千里。
七十二峰峰插天,西支半落清河水。
山川回合势连绵,灵气应钟不世贤。
大名谁者齐北斗,岱西山人行地仙。
山人旧隐双龙阙,左省含香陪上列。
共道诗名水部传,更闻启事山公绝。
一时流品入陶甄,简要清通世所珍。
三十朱轮行宝陌,衣香风动洛阳尘。
素心忽忆栖岩谷,解组归来双鬓绿。
玉树多从院宇生,兰房近傍烟云筑。
山人修翛六十馀,赪颜绰约玉不如。
载酒时游广里月,垂竿閒钓锦川鱼。
石闾有伴餐瑶草,玉几金床春色晓。
人问已自有蓬瀛,何人更说蓬瀛好。
为翁亢节歌欲长,琼卮起寿春茫茫。
泰山若砺海水竭,大年不凋齐日月。
《岱西山人歌寿何吏部敬庵》【明·于慎行】君不见岱宗之山海上起,云霞沃宕三千里。七十二峰峰插天,西支半落清河水。山川回合势连绵,灵气应钟不世贤。大名谁者齐北斗,岱西山人行地仙。山人旧隐双龙阙,左省含香陪上列。共道诗名水部传,更闻启事山公绝。一时流品入陶甄,简要清通世所珍。三十朱轮行宝陌,衣香风动洛阳尘。素心忽忆栖岩谷,解组归来双鬓绿。玉树多从院宇生,兰房近傍烟云筑。山人修翛六十馀,赪颜绰约玉不如。载酒时游广里月,垂竿閒钓锦川鱼。石闾有伴餐瑶草,玉几金床春色晓。人问已自有蓬瀛,何人更说蓬瀛好。为翁亢节歌欲长,琼卮起寿春茫茫。泰山若砺海水竭,大年不凋齐日月。
https://shici.929r.com/shici/sEwUR2J3p.html
朱君朱君,为我楚舞,我为君歌。
金尊绿酒春风过,天长道远可奈何。
尔不能汎汎与凫俱上下,一朝海水生白波。
我今送尔万里长河道,歌声一阕令人老。
上有悲鸣噭噭离群啸匹之春鸿,下有萋萋断肠草。
断肠西去思悠悠,洛水齐山两地愁。
平生不作儿女态,今日为君双涕流。
朱君朱君,与尔登高丘,望远海。
茫茫尘世不知年,秦皇汉武今安在。
天生豪俊必有用,如君自是人间才。
纵然落魄江海上,浮云于我何有哉。
朱君朱君,尔今且饮三百杯。
对酒当歌,朱颜未酡。日月其除,不乐奈何。
周道茫茫,辟如羊肠。葆身藏名,唯有醉乡。
阴木贞心,烈士苦颜。微子之故,胡为永叹。
海水知寒,山石知雨。忧来攻中,谁当告语。
河之悠悠,欲济无梁。率彼旷野,霜露沾裳。
斮桂为橑,葺兰为宇。美人不来,吾谁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