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乡可望,望在天地涯。
但有时命同,万里共岁华。
昨夜南山雨,殷雷坼萌芽。
源桃不余欺,先发秦人家。
寂寂户外掩,迟迟春日斜。
源桃默无言,秦人独长嗟。
不惜中肠苦,但言会合赊。
思归吾谁诉,笑向南枝花。
谁谓乡可望,望在天地涯。
但有时命同,万里共岁华。
昨夜南山雨,殷雷坼萌芽。
源桃不余欺,先发秦人家。
寂寂户外掩,迟迟春日斜。
源桃默无言,秦人独长嗟。
不惜中肠苦,但言会合赊。
思归吾谁诉,笑向南枝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春天即将逝去的哀伤。"谁谓乡可望,望在天地涯"两句以问答形式强调了对家乡无尽的向往之情,即使相隔万里,也是同一时节的变化。诗中通过"昨夜南山雨,殷雷坼萌芽"描绘春雨后的景象,生机勃勃,但却不能留住春天的脚步。
"源桃不余欺,先发秦人家"表明了春意已至,连最早开花的源桃也不再欺骗人们,却在秦地的家庭中率先绽放。这也许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切。紧接着"寂寂户外掩,迟迟春日斜"则描写了屋外安静无声,只有春光斜射,时间在缓缓流逝。
"源桃默无言,秦人独长嗟"诗人通过对比,将自己置于寂静的春夜之中,而那早已开放的源桃,也只能是沉默不语。这种对比更加深化了诗人的哀愁和孤独感。
"不惜中肠苦,但言会合赊"表达了诗人虽然内心充满痛苦,却也只愿意与春天一起承受这份苦楚,不愿与他人分享。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也有对个人哀愁的坚守。
最后"思归吾谁诉,笑向南枝花"则是诗人的无奈之选。在无法倾诉思念之痛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面带微笑,独自一人欣赏春天的花朵。这不仅是对美好事物的享受,也是对自己哀愁的最终回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与春日的无常。
岳阳城下系扁舟,与客同登百尺楼。
寻遍诗牌追旧句,恍惊岁律叹重游。
波涵君艑两山翠,天落巴荆一镜秋。
北望边烽犹未熄,敢忘后乐与先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