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老仙好鼾睡,不闻雷震与鼎沸。
水阁一客拥柱吟,独觉风泉胜鼓吹。
世间谁妄定谁真,都由六凿生根尘。
若听清音道可喜,行逢蛙黾耳须洗。
察者多思蒙者适,不如看山枕白石。
空谷老仙好鼾睡,不闻雷震与鼎沸。
水阁一客拥柱吟,独觉风泉胜鼓吹。
世间谁妄定谁真,都由六凿生根尘。
若听清音道可喜,行逢蛙黾耳须洗。
察者多思蒙者适,不如看山枕白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画面,以空谷中的老仙为引子,他沉睡得如此深沉,以至于不被外界的雷声或喧嚣所惊扰。画面转至水阁,一位访客独自倚柱吟咏,沉浸于自然的风声泉韵之中,认为这比人间的鼓吹更令人愉悦。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世俗评价的质疑,指出真假难辨,皆源于人心的偏见和尘世的纷扰。他认为,只有倾听清音,才能领悟到真正的喜悦,对于那些被琐事蒙蔽的人,应当如遇蛙鸣般洗净耳朵,保持清醒。最后,诗人提出,观察者应多思考而非盲目接受,不如像那山石般静观自在,枕石而眠。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张之洞清逸脱俗的艺术风格。
云作望益切,云散愁弗置。
初零未敢信,旋浓转生畏。
片刻绪万端,谁能高枕寐。
湱然乃大沛,檐声注不匮。
瞻天宇溟濛,步砌苔渐渍。
庶净蠲疾病,更回苏苗穗。
所惜三寸才,未云一犁暨。
旱久利渥霖,彻夜忧仍继。
傍曙云复生,廉纤时作势。
救急固差佳,优沾始深慰。
五更问阴晴,云重报中人。
朦胧才攲枕,户外雨声闻。
须臾问雨势,又称花霏银。
雨佳雪气寒,踊虑伤麦根。
或云候已暖,凝霙因水村。
慰言半疑信,穑务殷农民。
晨行风雪兼,拟使驱浓云。
设雨慎莫驱,巽二岂吾臣。
午馀复棼丝,湿润香生尘。
凭窗眄廉纤,水天景弥新。
讵为豁襟抱,惟是筹耕耘。
瞥眼六时间,一心愁喜纷。
言泛木兰舟,旋穷玉泉曲。
山古林益苍,地灵气偏淑。
遵堤闻早蝉,点笔寄遐瞩。
万物识化源,消息循环属。
独惜蜕遗枝,不复嘶新绿。
五月候鸣蜩,豳风义曾表。
清和气充盈,百昌发育早。
群噪致昔厌,一唠觉今好。
触绪参妙诠,即物含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