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入烟花浦,山迎綵鹢舟。
桃霞烘日重,柳线曳风柔。
应接真无暇,清明适与谋。
若耶知不远,且迟命清游。
棹入烟花浦,山迎綵鹢舟。
桃霞烘日重,柳线曳风柔。
应接真无暇,清明适与谋。
若耶知不远,且迟命清游。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泛游在山阴溪路之上的景象,充满了江南水乡的诗意美。首句“棹入烟花浦”,以“棹”字点明了行舟的方式,而“烟花浦”则营造出一幅烟雾缭绕、花影婆娑的迷人画面,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接下来,“山迎綵鹢舟”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山峦迎接彩绘的舟船,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
“桃霞烘日重,柳线曳风柔”两句,运用了色彩和动态的对比,桃红与日光相互映衬,柳绿随风轻摆,既展现了春日的生机勃勃,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通过“烘”和“曳”这两个动词,分别描绘了日光照耀下的桃红如火,以及柳枝随风轻轻摇曳的动态美。
“应接真无暇,清明适与谋”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心旷神怡,思绪万千,仿佛与清明时节相约,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最后,“若耶知不远,且迟命清游”则流露出诗人对继续探索美景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佳作。
懿彼女萝草,托根空谷中。
青青好颜色,相将附长松。
长松何矫矫,女萝仍袅袅。
同根谅同心,百年愿终保。
岂知赋命薄,严霜殒飞藿。
长松竟枯死,女萝安所托。
上有孤凤巢,中夜声啁啾。
岂无他山凤,不如我同俦。
同俦日已远,未得成缱绻。
天寒音信稀,寤寐空展转。
生既无所依,死亦无所归。
不如自雉经,同向泉台居。
泉台倘相见,庶足偿素愿。
昔如单栖鹈,今作双飞燕。
我观烈女诗,日落悲风来。
欲上望夫石,哀哉首重回。
名山奠青齐,东南势横亘。
天际耸高峰,云间绕飞磴。
穷崖绝险峻,急溜疾奔迸。
风雨变阴晴,烟岚自朝暝。
深林绿阴森,閒花红掩映。
憩息惬茂松,登跻苦危径。
禅宫倚崇冈,虚亭敞幽静。
落日停征骖,阑干时一凭。
野色望中遥,钟声坐来听。
日暮哀清猿,羁愁乱孤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