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出伏波门游于伏波山之下有岩俯临漓水王副戎行馆在焉题以赠之》
《出伏波门游于伏波山之下有岩俯临漓水王副戎行馆在焉题以赠之》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城标双笋石,石上满飞楼。

岩穴通千嶂,云林响众流。

藩王遗别业,羽客有丹丘。

屣步堪乘兴,何须去拜侯。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诗人屈大均以细腻的笔触,将伏波山下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巧妙融合,展现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哲思。

首句“城标双笋石,石上满飞楼”,开篇即以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伏波山的雄伟景象。双笋石矗立于城中,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地标,而其上的飞楼则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的气息,两者相映成趣,既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也暗示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接着,“岩穴通千嶂,云林响众流”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岩穴与千嶂相连,云雾缭绕的林间传来潺潺流水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伏波山的地理特征,也寓意着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和谐共生。

“藩王遗别业,羽客有丹丘”两句,则将视角转向历史与传说,通过提及藩王的别业和羽士的丹丘,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神秘色彩。藩王的别业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而羽客的丹丘则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两者共同构成了伏波山深厚的文化内涵。

最后,“屣步堪乘兴,何须去拜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诗人认为,行走在这片山水之间,心灵得到释放,无需追求世俗的权位与荣耀。这不仅是对个人精神境界的追求,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深刻反思,强调了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伏波山的自然美景与人文底蕴,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五

辇路垂杨两行栽,苑门秋水欲平阶。

朝朝南望宫云起,白鸟一双山下来。

(0)

沁园春.送友人补太学

一部周官,学问渊源,山斋得来。

最雄姿直气,不涂脂粉,仙风道骨,不涴尘埃。

万里青云,相期阔步,底事向天门折翼回。

君知否,这白衣御史,卿相胚胎。时人休用惊猜。

机会到功名节节催。

看蒲质易凋,何如松茂,菊花已老,须是梅开。

万事何难,时来得做,且信天工次第排。

从今去,愿径游璧水,直上兰台。

(0)

送别张倅

满襟霁月皎无尘,爱客宁嫌客过频。

倚竹题诗惊思妙,傍花寻柳见情真。

如今南浦伤行客,此处西湖有主人。

与著三年端的约,孤山同访早梅春。

(0)

题钓台

千古英风想子陵,钓台缘此几人登。

谁知避讳更严氏,滩与州名总误称。

(0)

泰伯虞仲祠

阅墙兄弟不相容,尺布犹怜尚可缝。

让位介然如弃屣,盛哉至德厚无穷。

(0)

再和静乐

夫君论事回天力,斯文如贡厥篚织。

天葩瑞时来帝傍,天香染衣未渠息。

因携天上白琅玕,散作天花天女识。

冰清谁似乃翁誉,玉麈孩视宁馨色。

月中疏影射银汉,雪里樛枝护磐石。

望林笑策盖世勋,万户侯封为公得。

吹彻楼头画角春,十行朝拜睿思墨。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