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和秋雨驱愁入,却向春风领恨回。
深谢灞陵堤畔柳,与人头上拂尘埃。
曾和秋雨驱愁入,却向春风领恨回。
深谢灞陵堤畔柳,与人头上拂尘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蟾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与心态。"曾和秋雨驱愁入,却向春风领恨回"两句,表现了诗人在秋天的雨中排解忧愁,而随着春风的到来,又带来了新的哀伤。这里的“秋雨”、“春风”都是对季节变化的描写,同时也象征着时间流转和情感的变迁。
"深谢灞陵堤畔柳,与人头上拂尘埃"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深深感激。在这里,“灞陵堤畔柳”指的是长安城外的一处风景名胜,而“与人头上拂尘埃”则是形象地描述了春天柳絮随风飘散,轻触过行人的头顶,如同清扫心灵的尘垢。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净化。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古典诗词以自然物象征情感的特点。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