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史二十四首·其二十二》
《咏史二十四首·其二十二》全文
明 / 黄淳耀   形式: 古风

苇籥本伊耆,玉尺传周镐。

化与阴阳流,乐由和平造。

郑女若飞鸾,秦宫象蓬岛。

此时闻正声,觉淡不觉好。

宝常师古雅,妙达逞妍巧。

同奏杨广前,何人蒙绝倒。

(0)
鉴赏

此诗《咏史二十四首》之二十二,出自明代诗人黄淳耀之手。黄淳耀以历史为题材,描绘了古代音乐文化的变迁与影响。诗中提到“苇籥”和“玉尺”,分别象征着古代乐器和度量工具,暗示了音乐与社会秩序的紧密联系。通过“化与阴阳流,乐由和平造”的描述,展现了音乐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和谐作用。

接着,诗人以“郑女若飞鸾,秦宫象蓬岛”来比喻音乐的美妙与高雅,仿佛飞天的凤凰与仙境的岛屿,令人向往。这不仅赞美了音乐本身的魅力,也暗示了音乐能够超越现实,引领人们进入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

“此时闻正声,觉淡不觉好”则表达了对真正美好音乐的深刻理解,认为真正的音乐能让人内心平静,而非仅仅追求感官上的愉悦。这种观点强调了音乐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层面的意义。

最后,“宝常师古雅,妙达逞妍巧”赞扬了音乐家宝常,他继承了古代的优雅风格,并以其精湛技艺展现出音乐的美丽与复杂性。这反映了诗人对传统音乐艺术的尊重与欣赏。

“同奏杨广前,何人蒙绝倒”则以历史人物杨广为例,说明即便在历史上著名的君主面前,宝常的音乐也能赢得人们的惊叹与赞赏,进一步强调了音乐艺术的感染力和普遍价值。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音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音乐艺术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评价。

作者介绍
黄淳耀

黄淳耀
朝代:明

黄淳耀(1605~1645)明末进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蕴生,一字松厓,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汉族,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曾组“直言社”,崇祯十六年成进士,归益研经籍。弘光元年,嘉定人抗清起义,与侯峒曾被推为首领。城破后,与弟黄渊耀自缢于馆舍。能诗文,有《陶庵集》。
猜你喜欢

况村道中遇雨戏答诸公得云字二首·其二

昨宵曾作阳台梦,别路遥看神女云。

山径褰衣时雨润,仙舟锁浪蛟龙闻。

长干漠漠诸花白,豁野苍苍枫树曛。

两地争誇足幽事,更将诗草寄纷纷。

(0)

顺昌县途中用壁间韵感述·其三

归榻彗南轩,行歌日已晏。

君看五斗米,不作渊明饭。

(0)

承两渠陈茂才诸君赛神祝嘏之爱口号致谢博笑

纸灰飞扑篆浮烟,傩语声中字字圆。

不负史巫纷若吉,始知儒者学通玄。

(0)

和答陈总戎远惠诗轴·其二

笑尔巴声和独多,引商刻羽便蹉跎。

几回欲答飞凫句,遗响沉吟岁又过。

(0)

题崙山号

五色祥云映日鲜,玉楼高处坐神仙。

人间亦有登瀛客,莫把虚无说阆巅。

(0)

咏梅和郑过斋老隐·其七

夜听吹笛满空山,睡起寻梅古寺间。

一种孤芳谁解得,漫从僧舍伴云閒。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