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于菟山之陲,踞视二子心若怡。
金晴夹镜玉爪利,斑斓文采生光辉。
有时一吼山石裂,腥风怒捲红叶飞。
行人辟易百兽遁,自信不敢当雄威。
伊谁妙笔能绘之,生狞猛烈看愈奇。
今时希睹包家画,后世犹传荆国诗。
壮哉于菟山之陲,踞视二子心若怡。
金晴夹镜玉爪利,斑斓文采生光辉。
有时一吼山石裂,腥风怒捲红叶飞。
行人辟易百兽遁,自信不敢当雄威。
伊谁妙笔能绘之,生狞猛烈看愈奇。
今时希睹包家画,后世犹传荆国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虎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虎的威猛与神秘。诗中以“壮哉于菟山之陲”开篇,巧妙地将老虎置于壮丽的山景之中,营造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接着,“踞视二子心若怡”,形象地描绘了老虎静坐山巅,俯瞰下方的从容姿态,仿佛在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诗人进一步刻画了老虎的外貌特征:“金晴夹镜玉爪利”,金色的眼睛如同明亮的镜子,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斑斓文采生光辉”,斑斓的花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展现出老虎独特的美丽与力量。通过“有时一吼山石裂,腥风怒捲红叶飞”这两句,诗人生动地描绘了老虎咆哮时的震撼力,山石为之震裂,腥风卷起红叶,渲染出一种不可一世的威严。
接下来,“行人辟易百兽遁,自信不敢当雄威”两句,通过旁观者的反应,侧面烘托出老虎的威猛形象,即便是百兽也避其锋芒。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幅虎图的赞叹之情:“伊谁妙笔能绘之,生狞猛烈看愈奇。”赞美了画家高超的技艺,使得这幅虎图不仅栩栩如生,而且越看越觉得其生命力与力量感。
“今时希睹包家画,后世犹传荆国诗。”这两句则表达了对这幅画和诗歌的珍视与传承之意,预示着这幅虎图和这首诗将会成为后人欣赏与传颂的经典之作。整首诗通过对虎图的描绘与赞美,不仅展现了老虎的自然之美与力量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与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崇敬之情。
松风万斛。送此生老了,吟卷中屋。
玉样苍苔,榔栗千声,全家笑语花竹。
新香粒是洪崖饭,抵圣乐、桐君仙录。
访四邻、谷口春深,便叱颍川黄犊。
长记林逋好我,有山有水处,攒此新幅。
劫外苍龙,鹤去巢空,泪染双虹飞瀑。
杨凭宅子香山住,尽汐社白头人读。
等万年真得幽栖,饷客再锄烟茯。
秋老诗心,无多黄叶敲窗雨。
荒池半月过重阳,人比青荷苦。两处愁如一处。
念家山、残年乐府。一千亩竹,八百株桑,有生全误。
白者省声中,寻君月底修箫谱。
似闻夜啸有寒鸱,碧火徐州路。不久西风又去。
劝江淹、休吟恨赋。此中差乐,一瓮摇天,羲农终古。
烟水空明,合四远天光,尽染秋绿。
鹭白欹风,叶红黏网,野凡未收平陆。乱山细竹。
记探荔子蟆颐宿。漾翠玉,争怪老坡,南海梦纱縠。
江路向晚,棹入平羌,远闻丁丁,樵唱云木。
动幽心,樵青一屋。
江鱼新钓饭新熟,香鬓代簪陶令菊。
此愿奢矣,身世但少兵荒,借船沽酒,抱琴冲瀑。
小红犹小。甚脉脉芳心便好。
费多少鲛绡浓泪,化出灵芸风貌,倚新妆何事含愁,嫣然名里鸾星照。
问怨叶分娇,圆樱淡点,那个秋娘能肖。
曾记欲仙姑水,香艳处,胭脂难扫。
绛河三世影,娟娟风蝶,茜痕还认裙腰抱。
玉奴微笑。似前宵画烛窥人,一枕酡颜俏。
心心结子,脸上春潮动了。
重阳节近,是湘中骚客,悬弧之日。
堕地百忧从此始,悔别玉楼长吉。
秋士青衫,春人红豆,著甚伤心极。
前途事黑,倩谁问个消息。
谁知好梦如烟,华年似水,转瞬皆陈迹。
佛地仙天何处也,这点因缘未毕。
病里求生,愁中觅死,天亦难为力。
菊花开了,且拚痛饮今夕。
夕阳在地,认衣痕人影,与山争绿。
已是秋光将尽了,开遍岩天晚菊。
红叶中间,碧云下上,着个樵家屋。
输他儿女,能消这样清福。
经过秋士祠荒,夏王碑坏,吊古愁千斛。
眼底千年成代谢,几辈牢骚如仆。
读画烟明,游仙月冷,静抱泉声宿。
此间招隐,愿歌桂树遗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