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历岁叹向隅,屯膏其故缘讳饰。
察知谴责司牧者,赈赒乃不遗馀力。
帑金三百万弗惜,庶使闾阎免困逼。
谆谆更戒彼大吏,毋俾役蠹俾遍得。
勤加咨询往来人,尽道穷檐稍起色。
更幸三白沾宿麦,闻之略为纾反侧。
夏熟尚早讵置怀,助阳奉时宜布德。
譬之赤子才离怀,未能强饭可夺食。
已加毋宁再三加,于民岂可言从啬。
免沟壑共力春耕,南顾犹然为惕息。
中州历岁叹向隅,屯膏其故缘讳饰。
察知谴责司牧者,赈赒乃不遗馀力。
帑金三百万弗惜,庶使闾阎免困逼。
谆谆更戒彼大吏,毋俾役蠹俾遍得。
勤加咨询往来人,尽道穷檐稍起色。
更幸三白沾宿麦,闻之略为纾反侧。
夏熟尚早讵置怀,助阳奉时宜布德。
譬之赤子才离怀,未能强饭可夺食。
已加毋宁再三加,于民岂可言从啬。
免沟壑共力春耕,南顾犹然为惕息。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新正二日降旨加赈豫省去岁被灾各州县诗以纪事》。诗中表达了对受灾地区的深切关怀和对官吏的严格要求。
首句“中州历岁叹向隅”,描绘了中原地区历经岁月,百姓生活困苦,感叹于一隅之地的艰难。接着“屯膏其故缘讳饰”指出灾情之所以严重,是因为官员们隐瞒事实,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诗人强调了官员的责任感,要求他们关注民生,尽力赈济灾民,“察知谴责司牧者,赈赒乃不遗馀力”。
“帑金三百万弗惜,庶使闾阎免困逼”表明朝廷不惜花费大量钱财,以减轻百姓的苦难。接下来“谆谆更戒彼大吏,毋俾役蠹俾遍得”提醒官员们要全面地执行赈灾政策,避免某些地区因管理不当而受苦。
“勤加咨询往来人,尽道穷檐稍起色”体现了朝廷通过广泛听取意见,确保救灾工作有效进行。最后“更幸三白沾宿麦,闻之略为纾反侧”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好年景的期待,以及对灾民生活的些许宽慰。
“夏熟尚早讵置怀,助阳奉时宜布德”提醒人们虽然现在还未到收获季节,但应适时行善,以顺应天时。比喻“譬之赤子才离怀,未能强饭可夺食”将百姓比作初生婴儿,需要保护和滋养,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就忽视他们的需求。
“已加毋宁再三加,于民岂可言从啬”强调了对民众的关怀不应有限制,而应持续增加。最后“免沟壑共力春耕,南顾犹然为惕息”表达了对灾后重建的期望,希望所有受灾地区都能共同努力,恢复农业生产,同时对未来的担忧也未减。
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官员责任的严格要求,展现了他作为君主的仁政思想。
坐清昼。恁兴冷如僧,愁浓似酒。
叹沤尘惊电,年涯已非旧。
槎枒肝肺星星鬓,诗与人争瘦。
怕窥园、绀老霜葩,翠滋苔甃。风健雁程骤。
指苍兕临江,烟蠃凝岫。望里青原,游悰尚悭否。
山灵应怪来何晚,呵壁空搔首。
渡江云,迎路依依是柳。
琐窗清梦少。仙城路远,古香声杳。
甬曲句东,遥识庆湖襟抱。
西麓裁云万叠,共花外、吟魂分绕。良自笑。
签幐鬓影,未输年少。
浪窥七宝楼台,助故国凄凉,感秋歌啸。
噀酒餐英,重写霜花腴草。
丝缕玄经绣网,轻付与、寒虫羁鸟。幽恨悄。
愁吟画中灵照。
烛影摇红,玉钗人在珠帘下。
二年湘管学书成,唐韵亲教写。早是心经转罢。
倚栏杆、衣裳淡雅。旋安茶铫,更拂琴塼,竹阴闲话。
烛影摇红,寂寞无过今宵也。
照人新月到幽州,双泪明珠泻。无复弹棋打马。
空相对、屏风昉画。依前几格,一样炉烟,可怜遥夜。
人不可无,车中七尺,车前八驺。
叹北都横被,金戈铁马,西京别起,玉宇琼楼。
五部星轺,千官月廪,巢父东行不掉头。
新丰道,甚鸢肩未贵,羊胃俱侯。霸陵万柳先秋。
想金水河边旧钓游。
向太华峰前,一辞仙掌,三花顶上,下瞰神州。
夷甫诸人,不能辞责,连举繁台酒数瓯。
卿年少,算如今七国,费而深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