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多适兴,远上白云层。
遇客每指寺,闻钟不见僧。
摧巑横绝壑,堕石抱寒藤。
几欲栖寒去,临歧又未能。
寒山多适兴,远上白云层。
遇客每指寺,闻钟不见僧。
摧巑横绝壑,堕石抱寒藤。
几欲栖寒去,临歧又未能。
这首元代诗人陈阳极的《西峰寺》,以寒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幽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
首句“寒山多适兴”,点明了地点和诗人的情感状态,寒山之上,诗人兴致勃勃,似乎对即将到来的旅程充满了期待与喜悦。
“远上白云层”一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白云缭绕之中,一座寺庙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遇客每指寺,闻钟不见僧”,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神秘。即使遇见了客人,也仅仅是指向寺庙的方向,而听到了钟声,却并未见到僧人的身影,这种景象更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摧巑横绝壑,堕石抱寒藤”,这两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峭壁横跨深谷,坠落的石头环绕着寒藤,既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寺庙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几欲栖寒去,临歧又未能”,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渴望融入这寒冷而宁静的环境中,但又在路口犹豫不决,难以做出决定。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复杂心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寒山、寺庙、自然景观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静谧祥和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