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四十二》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四十二》全文
宋 / 释怀深   形式: 四言诗

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般若无见,无所不见。

无知之知,是为真知。无见之见,是为真见。

(0)
鉴赏

这首诗以“般若”为核心,巧妙地探讨了智慧的本质与真知真见的内涵。般若,佛教术语,意指智慧或觉悟。诗人通过“无知”与“无所不知”,“无见”与“无所不见”的对比,揭示了智慧并非知识的简单积累,也不是对外在世界的机械认知,而是一种超越表象、直达本质的理解。

“无知之知,是为真知。”这里的“无知”并非真正的无知,而是指不被成见、偏见所束缚的开放心态,这种状态下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的智慧,因为它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这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知识有所不同,它强调的是对真理的直接领悟和内在的觉醒。

“无见之见,是为真见。”“无见”意味着不依赖于感官的直接经验,而是通过内心的洞察力来认识世界。这种“真见”超越了物质层面的感知,触及到更深层次的精神和宇宙真理,体现了直觉与理性相结合的深刻见解。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引导读者思考智慧的真正含义,鼓励人们追求超越表面、触及本质的真知和真见。它不仅是一首哲学性的诗歌,也是一次心灵的启迪,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不应忽视内心深处的觉醒与洞察。

作者介绍

释怀深
朝代:宋   号:慈受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清平乐·其五

春衫袖窄。烛底横波溢。困倚屏风无气力。

故故停歌驻拍。夜深满劝金杯。曲中偷送情来。

归去十分准拟,今宵梦里阳台。

(0)

水调歌头·其四次韵别张梦卿

一叶堕金井,秋色满蟾宫。

婵娟影里,玉箫吹断碧芙蓉。

缭绕宫墙千雉,森耸觚棱双阙,缥缈五云中。

郁郁葱葱处,佳气夜如虹。日华边,江海客,每从容。

青钱万选,北门东观会留侬。

堪叹抟沙一散,今夜扁舟何许,红蓼碧芦丛。

无地寄愁绝,把酒酹西风。

(0)

木兰花/玉楼春·其九吟咏

前村雪里虽然早。争似横斜开处好。

直饶隔水是江南,也恐一枝春未到。

延宾莫恨花阴小。见说芳林今古抱。

集花潇洒洞天深,永夜玉山应自倒。

(0)

秀文楼

讲馀衣袂受风轻,来与阑干共晚晴。

山倚南云屏迤逦,江迎西月锦鲜明。

道心千古飞鸢接,秋意一楼宾雁横。

老柏上头天尺五,莫歌金石出商声。

(0)

送蒋德瞻节推

八百里重湖,长涵太古波。

君山云出少,梦泽雨来多。

才子今方去,名楼必屡过。

楚辞休要学,易得怨伤和。

(0)

梦伯收文公

昨夜梦故人,心颜少欢趣。

自嗟弃有司,却言归山路。

君王下明诏,群英翕争赴。

焦鹏共挥翮,跛鳖亦骋步。

扰扰天地间,飞鸟不知数。

何意独萧条,命与时相忤。

空复蔽马牛,不为匠人顾。

昔为土中花,行待东风煦。

今为檐下草,远矣沾秋露。

老母鬓成丝,寒妻被无絮。

岁暮多严风,絺绤将焉度。

觉来不复见,抚枕泪如注。

安得万顷波,活此舟中鲋。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