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迥月初上,沈烟一径深。
峭寒凝远岫,冷彩浸空林。
篱竹无清影,江梅共素心。
莫嫌风景异,好为洗尘襟。
天迥月初上,沈烟一径深。
峭寒凝远岫,冷彩浸空林。
篱竹无清影,江梅共素心。
莫嫌风景异,好为洗尘襟。
这首清代张纨英的《寒月》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冷的冬夜画面。首句“天迥月初上”,写出了月出天高的景象,暗示了夜晚的寂静和广阔。接下来的“沈烟一径深”描绘了袅袅炊烟在幽深的小径中弥漫,增添了神秘与静寂的氛围。
“峭寒凝远岫”描绘了寒冷的山峦仿佛被冻结,远处的山峰显得更加峻峭,寒气逼人。而“冷彩浸空林”则通过“冷彩”形容月光的清冷,照射在空旷的树林中,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孤寂的意境。
“篱竹无清影”进一步刻画了月色下的竹林,竹影本应清疏,但在这样的寒夜里却不见清晰的影子,暗示了月光的强烈。最后一句“江梅共素心”以江边梅花的洁白和坚贞,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即使在严寒中也保持内心的纯洁。
整首诗通过月夜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洗尽尘埃的心境,寓情于景,展现了清寒而深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