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屋如船卧水云,相知不辨鹿麋群。
坐沉似得山情性,住久都无僧见闻。
目送晓天情易极,意于寒月淡何分。
客来尽道同招隐,愁煞居停七十君。
结屋如船卧水云,相知不辨鹿麋群。
坐沉似得山情性,住久都无僧见闻。
目送晓天情易极,意于寒月淡何分。
客来尽道同招隐,愁煞居停七十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结屋如船卧水云”,以“结屋”比作“卧水云”的船,形象地展现了隐居之所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暗示了诗人与世隔绝、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相知不辨鹿麋群”,说明诗人与山中的动物和谐共处,不分彼此,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亲近与尊重。接着,“坐沉似得山情性,住久都无僧见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山林的深厚情感联系,以及长时间居住后,与外界的隔绝感,仿佛融入了山林的灵魂之中。
“目送晓天情易极,意于寒月淡何分”,通过晨曦和寒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内心情感的深沉与淡泊。最后,“客来尽道同招隐,愁煞居停七十君”,则以访客的反应,反衬出诗人隐居生活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深深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心境,以及在孤独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深刻思考。
曰归去来,归去来兮,吾将安归。
但有东篱菊,有西园桂,有南溪月,有北山薇。
蜂则有房,鱼还有穴,蚁有楼台兽有依。
吾应有、云中旧隐,竹里柴扉。
人间征路熹微。
看处处丹枫白露唏。
况寒原衰草,牛羊来下,淡烟秋水,鲈鳜初肥。
自笑平生,颓然骨相,只合持竿坐钓矶。
都休也,对西风无语,落日斜晖。
醉发吹凉,但拂剑、狂歌而已。
倩谁问、九霄黄鹤,更曾来未。
玉女窗深松昼静,研朱重点参同契。
记前回、赤水得玄珠,骊龙睡。
空扰扰,人间世。
除学道,无真是。
把洪崖肩拍,挹浮丘袂。
朝驾长风沧岛上,夜骑明月青天际。
更几时、回首旧山川,三千岁。
鹊喜花间晓。
惜凝香、代将帘卷,海棠开早。
前度登楼清啸月,吹入春风不老。
后五日、花朝方到。
趁舞罗衣花讯暖,捻吟髭、玉勒迎东笑。
留肯往,春邮小。
庐峰青里壶天好。
一千春、棋声昼永,剑光云表。
绛雪骊珠看丹转,金鼎龙盘虎绕。
且未可、飞仙蓬岛。
河洛烟芜眠狐兔,握风雪、办此升平了。
却共我,拾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