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访昙师》
《访昙师》全文
宋 / 赵汝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道人云外住,小径入庵幽。

干老梅逾瘦,林疏竹自脩。

拣茶相伴煮,补线且停抽。

此事如何说,下山归去休。

(0)
注释
道人:指修道之人。
庵:小型的寺庙或修行处。
幽:幽静。
干老:干枯的老。
逾:更加。
瘦:形容植物枯瘦。
林疏:树林稀疏。
竹自脩:竹子自然生长,自我修整。
拣茶:挑选茶叶。
补线:缝补衣物。
停抽:停下正在做的针线活。
此事:这种生活。
如何说:怎样描述。
下山归去:离开山下回家。
休:算了,放弃。
翻译
道士居住在云雾之外,一条小路通向寂静的庵堂。
干枯的老梅树更加清瘦,稀疏的竹林自我修整。
挑选茶叶一起煮沸,缝补衣物暂且停下针线。
这样的生活该怎么述说,还是下山回家算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隐居画面。"道人云外住",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昙师远离尘世、栖身于云雾缭绕之处的形象。"小径入庵幽",进一步渲染了庵堂所在环境的清幽与僻静。

"干老梅逾瘦",诗人运用了"干老"一词形容梅树经霜历寒后的姿态,显得更加清瘦而坚韧,象征着昙师的清修生活和坚韧品格。"林疏竹自脩",则通过稀疏的竹林,展现出一种自然的静谧与禅意,暗示着师徒之间的默契与自我修炼。

"拣茶相伴煮,补线且停抽",这两句描绘了师徒日常生活的细节,煮茶品茗的闲适和补缀衣物的专注,体现了他们生活的简单与和谐。

最后两句"此事如何说,下山归去休",诗人以疑问表达对这种隐逸生活的感慨,似乎在问:这样的生活如何用言语描述?或许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下一切,回归山下。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

作者介绍

赵汝燧
朝代:宋

(1172—1246)名或作汝燧。宋宗室,居袁州,字明翁,号野谷。宁宗嘉泰二年进士。主东阳县簿,迁湖南刑司狱干官,改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年课羡三十万。迁知郴州。历湖南宪漕,以刑部郎官召对,再差知温州。博记工文,尤长于诗,为江湖派诗人。有《野谷诗稿》。
猜你喜欢

赠渔者

不愧人间万户侯,子孙相继老扁舟。

往来南越谙鲛室,生长东吴识蜃楼。

自为钓竿能遣闷,不因萱草解销忧。

羡君独得逃名趣,身外无机任白头。

(0)

别贾岛

懒作住山人,贫家日赁身。

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

野客狂无过,诗仙瘦始真。

秋风千里去,谁与我相亲。

(0)

麦穗两岐

圣虑忧千亩,嘉苗荐两岐。

如云方表盛,成穗忽标奇。

瑞露纵横滴,祥风左右吹。

讴歌连上苑,化日遍平陂。

史册书堪重,丹青画更宜。

愿依连理树,俱作万年枝。

(0)

故洛阳公镇大梁时隐得游门下今之经历事往人非聊抒所怀以伤以谢

孤舟欲泊思何穷,曾忆西来值雪中。

珠履少年初满座,白衣游子也从公。

狂抛赋笔琉璃冷,醉倚歌筵玳瑁红。

今日斯文向谁说,泪碑棠树两成空。

(0)

泛溪

落景下高堂,进州泛回溪。

谁谓筑居小,未尽乔木西。

远郊信荒僻,秋色有馀凄。

练练峰上雪,纤纤云表霓。

童戏左右岸,罟弋毕提携。

翻倒荷芰乱,指挥径路迷。

得鱼已割鳞,采藕不洗泥。

人情逐鲜美,物贱事已睽。

吾村蔼暝姿,异舍鸡亦栖。

萧条欲何适,出处无可齐。

衣上见新月,霜中登故畦。

浊醪自初熟,东城多鼓鼙。

(0)

远游

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家。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

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