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关将军紫花额,自言能拂双枝戟。
登台望虏识风尘,度碛寻营知水脉。
娶妻胡女能胡言,盗马与官多得钱。
石州虽残虏多死,榆林独出兵气全。
顷缘互市边筹假,市马与军非善马。
牵过倒死即须偿,就中更有难言者。
余闲老将学耕耘,后来儿子不能军。
但愿英雄不生虏,兜零无火更何云。
榆关将军紫花额,自言能拂双枝戟。
登台望虏识风尘,度碛寻营知水脉。
娶妻胡女能胡言,盗马与官多得钱。
石州虽残虏多死,榆林独出兵气全。
顷缘互市边筹假,市马与军非善马。
牵过倒死即须偿,就中更有难言者。
余闲老将学耕耘,后来儿子不能军。
但愿英雄不生虏,兜零无火更何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榆关将军的形象,他头戴紫花额饰,自诩武艺高强,能挥舞双戟。他目光如炬,登高远眺敌情,洞察风尘,深入沙漠探寻敌营,熟知地理水源。他的婚姻也与边疆特色相连,娶了能说胡语的胡女,因战功而获得财物,包括从敌人那里掠夺来的马匹。
尽管石州战事艰难,敌人损失惨重,但榆林的军队士气高昂。然而,边境贸易中的马匹并非良驹,购买后若出现问题,将军需承担后果,其中隐藏着难以言说的苦衷。随着岁月流逝,这位老将年迈后不再领军,他的儿子也无法继承军业,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不再、战争无益的感慨。
最后,诗人希望英雄不再出现在战场上,边境安宁,战火不再,如此一来,即便没有战争的烽火,也无需再担忧任何问题。整首诗以老将的个人经历和边疆现状,寓言式地反映了作者对于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芒砀龙气去复来,长风万里黄云开。
手提三尺视六合,酒酣独上歌风台。
大风之歌何壮哉,樽前洒泪数行下。
当时听者翻悲哀,沛中小儿解击鼓。
不见干戈见歌舞,三户丘墟已灭秦,两生制作空逃鲁。
君王自信材且武,衣冠士人弃如土,大风之歌竟何补。
李侯自是江东儒,壮年挟策事明主。
平生慷慨心好古,亦欲南游吊徐楚。
是时朝多贤俊臣,坐令四海无兵尘。
礼乐成俗忠孝敦,君亦还家怀老亲。
君归试问荆与榛,岂无儒硕遭沈沦。
丈夫勋业共努力,君今岂是江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