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青山夹》
《青山夹》全文
宋 / 陶梦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天宇秋来淡,江流急处鸣。

小风旗脚活,晴日鼓声清。

岁晚冬归客,时危北望情。

沿江十万户,流寓若为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īngshānjiá
sòng / táomèngguì

tiānqiūláidànjiāngliúchùmíng

xiǎofēngjiǎohuóqíngshēngqīng

suìwǎndōngguīshíwēiběiwàngqíng

沿yánjiāngshíwànliúruòwèishēng

翻译
秋天的天空显得清淡,江水在湍急处发出声响。
微风吹动着小旗,旗帜随风飘动,晴朗的日子里鼓声格外清脆。
年末时分,冬日归乡的人们怀着思乡之情。
沿江有十万户人家,流离失所的人们生活如何维系呢?
注释
天宇:天空。
秋来:秋季来临。
江流:江水。
鸣:发出声音。
小风:微风。
旗脚:旗帜的下端。
晴日:晴朗的日子。
鼓声:敲击鼓的声音。
岁晚:年底。
冬归客:冬天回家的旅人。
时危:时局动荡。
北望:向北眺望。
十万户:形容人口众多。
流寓:流离失所。
若为生:如何生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天宇秋来淡",寥寥几字便展现出秋日天空的高远与清澈,"淡"字形象地传达出秋意的轻盈。"江流急处鸣",通过江水的湍急声音,暗示了自然环境的生动与活力。

"小风旗脚活",诗人以微风吹动旗帜的动态,进一步强化了秋日的轻盈感,"活"字赋予画面生机。"晴日鼓声清",将阳光明媚的日子与清脆的鼓声相结合,营造出宁静而富有节奏的氛围。

"岁晚冬归客,时危北望情",诗人借冬季来临和自身的旅人身份,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北望"一词透露出诗人对北方故乡的牵挂,"时危"则暗示了社会的不安定。

最后两句"沿江十万户,流寓若为生"直击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诗人忧虑沿江地区因战乱或流离失所的百姓如何在艰难中求生,展现了深厚的忧民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作者介绍

陶梦桂
朝代:宋

陶梦桂(一一八○~一二五三),字德芳,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一二○)进士,调德安府司户参军。辟为安陆军节度推官。入荆南、四川安抚司幕。历知吉州万安、鄂州武昌县,通判辰州、岳州。官至朝请郎。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命知容州,未赴。閒居十五年,宝祐元年卒,年七十四。有《平塘陶先生诗》三卷(卷三为附录),今仅存民国宜秋馆翻刻清雍正十二年修补明崇祯元年裔孙陶文章刊本。事见本集卷三宋罗必先《故知容州朝请陶公墓志铭》及近人李之鼎跋。 陶梦桂诗,以宜秋馆翻刻本(藏浙江图书馆)为底本,底本明显错讹酌
猜你喜欢

尸位学署岑寂无聊泛泛随流迹近渔父每有闻见辄宣讴咏因名瀛涯渔唱·其七十二

谁云羁客坐无聊,姬侍横陈伴寂寥。

青佩遍垂裙带豆,朱颜纷坼美人蕉。

(0)

由黑水沟夜泛小洋

舟过黑水沟,舵工颜如墨。

畏惊骊龙睡,樯橹快掀击。

回瞻黑奔浑,弱胆尚馀惕。

行旆飒飘飏,帆张迅弩激。

便堪瀛壶游,却恐银潢逼。

夜久风更怒,崩涛恣漰湱。

何得万鼓角,号呶鬨深黑。

苍茫神鬼集,哀伤天地窄。

始知潜鳞介,噞喁伸腷臆。

兹行固留滞,肝肠已结塞。

宵征太苍黄,履险更迷适。

谁能鞭羲车,光展阳乌翼。

(0)

澎湖

澎湖一穷岛,外海称险隘。

东南控制静,内地安栖息。

山童草木荒,潮涸盐卤塞。

地潟不宜稼,耙犁安所力。

波涛狎床帏,蛟鼍轻蜥蝪。

肆其虓阚性,溟涨犹偪仄。

粟米自东来,未能饱饥膈。

修鳞与团介,炰脍无不得。

天兵昔东下,万艘暍荷戟。

神畀将军泉,至今喷湢㳁。

东临望台疆,时见山尻脊。

西飙会有期,便挂如云席。

(0)

船中作

暝合海天宽,令我诗胆小。

狂饮读九歌,东南云绕绕。

轮行天泱泱,碾碎秋蟾影。

蛟龙避三舍,浪逆不敢逞。

(0)

长崎雨泊驰笑山灵

万斛舟难一日停,停舟又恨雨冥冥。

山如新妇常遮面,地想神仙不露形。

顾我奔腾头半白,冀君盼睐眼终青。

贵人谢客寻常有,世外烟岚几见经。

(0)

九日东山别墅雅集

同上东山一啸歌,西风吹帽首频搔。

诗人雅爱秋容淡,佳节又逢酒量豪。

回忆去年曾作客,相期此日复题糕。

主宾长得朱颜驻,老大何须感二毛。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