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是浔阳五柳家,柴门生计老烟霞。
玄经不废愁中草,青鬓俄惊病里华。
海戌云寒遥度雁,枫林月白乱啼鸦。
仲容飘泊天涯去,竹下衔杯兴转赊。
岂是浔阳五柳家,柴门生计老烟霞。
玄经不废愁中草,青鬓俄惊病里华。
海戌云寒遥度雁,枫林月白乱啼鸦。
仲容飘泊天涯去,竹下衔杯兴转赊。
这首明代佘翔的《酬立朝叔秋日赠别之作》描绘了一幅深秋离别的画面。首句“岂是浔阳五柳家”,暗示诗人并非出身名门,而是像浔阳五柳那样隐逸的生活。次句“柴门生计老烟霞”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简朴的生活状态和归隐山林的心境。
“玄经不废愁中草”表达了诗人即使在忧虑中也不忘研读佛经,以求心灵的慰藉,而“青鬓俄惊病里华”则感叹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疾病侵扰,增添了人生的沧桑感。
“海戌云寒遥度雁,枫林月白乱啼鸦”通过描绘远处海防的冷云、南飞的大雁和枫林中的鸦鸣,渲染出凄凉的离别氛围,寓含着对友人远行的牵挂与担忧。
最后两句“仲容飘泊天涯去,竹下衔杯兴转赊”借用了典故,以仲容自比,表达对友人漂泊天涯的感慨,以及自己在竹下饮酒时因思念而情绪难以自持的情景,流露出深深的惜别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自然景象和自身经历,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误身利名场,无异一釜甑。
置之水火间,谬以力取胜。
人生具天则,发见亦有證。
如水行地中,投隙即流迸。
但恐人欲纵,勃若一民横。
志师傥自强,万虑当退听。
谁能学禅伯,绝物以求定。
吾闻至人言,当识动中静。
万变不可齐,一念终难正。
口耳固在我,视听复谁令。
须从事上学,宁有物外性。
能用使太平,不用我何病。
斯言闻亦多,究竟终未莹。
从今三爇香,愿以公为镜。
愁满关山,又吹得、芦花雪深。
西楼外、天低水涌,龙挟秋吟。
回首人间无此曲,数峰江上落馀音。
似断云、飞絮两悠悠,何处寻。
江南路,晴又阴,声韵改,泪盈襟。
自中郎去后,羽泛商沈。
牛背斜阳添别恨,鸾胶秋月续琴心。
待醉骑、黄鹤度苍寒,霜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