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瀰瀰,白石粲粲。小星荧荧,大星烂烂。
豢龙不如鳅虾,笯凤不如凫雁。
贱修不如贵夭,饥聚不若饱散。
清江瀰瀰,白石粲粲。小星荧荧,大星烂烂。
豢龙不如鳅虾,笯凤不如凫雁。
贱修不如贵夭,饥聚不若饱散。
这首《短歌》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清江瀰瀰,白石粲粲。” 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澈的江面景象,白石在水中闪耀着光芒,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
“小星荧荧,大星烂烂。” 继续以星空为喻,小星虽微弱却闪烁不定,大星则光芒四射,暗示了个体与集体、平凡与卓越之间的关系。
“豢龙不如鳅虾,笯凤不如凫雁。” 这两句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将神话中的龙与凤与普通生物鳅虾、凫雁进行比较,表达了对社会中地位与能力不匹配现象的讽刺。豢养的龙还不如鳅虾受到重视,笼中的凤凰还不如自由飞翔的野鸭,寓意着社会的不公平与人性的扭曲。
“贱修不如贵夭,饥聚不若饱散。” 最后两句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即使努力修行的人(“贱修”)最终也比不上那些因权势而短暂享福的人(“贵夭”),同样,饥饿时聚集的人群也不如饱足后各自分散的幸福。这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悬殊、道德沦丧的现象,以及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渴望。
整体而言,《短歌》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类社会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其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半偈留何处,全身弃此中。
雨馀沙塔坏,月满雪山空。
耸刹临回磴,朱楼间碧丛。
朝朝日将暮,长对晋阳宫。
转蓬劳远役,披薜下田家。
山形类九折,水势急三巴。
悬梁接断岸,涩路拥崩查。
雾岩沦晓魄,风溆涨寒沙。
心迹一朝舛,关山万里赊。
龙章徒表越,闽俗本殊华。
旅行悲泛梗,离赠折疏麻。
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