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会真观水帘》
《会真观水帘》全文
宋 / 刘子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观近朱陵萃列真,烟霞虽僻境长春。

若非火府炼神处,安用水帘遮世尘。

古像著灵多是石,补钟留迹似非人。

寻源亦有桃花涧,莫是山山可避秦。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匿于烟霞之中的仙境,名为“会真观水帘”。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这处远离尘嚣的所在刻画得生动而神秘。首句“观近朱陵萃列真”便已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暗示着此处并非凡间之所,而是与仙界相接的圣地。接着,“烟霞虽僻境长春”一句,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清幽与静谧,更赋予了这片土地一种超脱世俗的生命力。

“若非火府炼神处,安用水帘遮世尘。”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赞美了此地的纯净与神圣,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世间纷扰的厌倦。水帘在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象征,更是心灵避世的象征,它隔绝了外界的尘嚣,让人心得以宁静。

“古像著灵多是石,补钟留迹似非人。”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这里的神秘氛围。石像上的灵气,以及仿佛非人间所为的钟声痕迹,都暗示着这里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故事。

最后,“寻源亦有桃花涧,莫是山山可避秦。”诗人通过桃花涧这一细节,引出了一个关于避世与寻找真谛的思考。桃花涧可能是指向深处的线索,也可能象征着通往内心深处的旅程。整个画面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超现实的空间,让人不禁思考何为真正的避世之地,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找到心灵的净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超自然之间关系的独特理解。

作者介绍

刘子澄
朝代:宋

刘子澄,字清叔,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进士。为澧阳县尉(《沣州群贤堂记》序),知枣阳。除军器监簿,兼淮西安抚司参议官。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坐唐州兵败谪居封州。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始北归(《游层岩》序)。后隐居庐山。有《玉渊吟藁》,已佚。《江湖后集》辑有其诗一卷。清顺治《吉安府志》卷二八有传。 刘子澄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后集》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猜你喜欢

竹枝词三首·其一

涧水泠泠清见沙,妾心如水谅无他。

愿言莫学杨花薄,一逐东风不恋家。

(0)

江上十首·其九

昔曾将命解戈鋋,一客双江又二年。

瞻望蓬莱云咫尺,寸心长系片帆前。

(0)

过茶园三首·其一

竹鸡花外弄轻烟,桑柘深深雨后天。

过客曾闻远人说,严州风土半宜绵。

(0)

山行三首·其二

米家图画不易得,今日见山如见之。

偶上层峦纵游目,不知驻马已多时。

(0)

宿宁国山家

夹路苍松锁暮霞,满溪流水带寒沙。

荆扉不掩云长住,此是山中静者家。

(0)

滩行五首·其二

云壑生清籁,松萝挂紫烟。

沿流待月出,徐放贺家船。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