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凿青山破,江开白浪寒。
日沈源出海,春至草生滩。
梓匠防波溢,蓬仙畏水乾。
从今疏决后,任雨滞峰峦。
岸凿青山破,江开白浪寒。
日沈源出海,春至草生滩。
梓匠防波溢,蓬仙畏水乾。
从今疏决后,任雨滞峰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面。首句"岸凿青山破,江开白浪寒"写出的是涪江被开挖之后,两岸的青山因此而破裂,江水奔腾,形成了白色的波浪,给人以清冷之感。
接下来的"日沈源出海,春至草生滩"则是从时间和季节的角度描写自然景观。太阳逐渐西沉,江水源头汇入浩瀚的大海,而当春天到来时,草木复苏,滩地上也长出了新鲜的绿色植被。
第三句"梓匠防波溢,蓬仙畏水乾"中的“梓匠”指的是建造在江边用于防止波涛冲击的竹制防护设施,而“蓬仙”则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仙人,这里用来比喻那些害怕江水干涸的人们。整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适应。
最后两句"从今疏决后,任雨滞峰峦"显示了诗人对于未来江水管理的态度。这里的“疏决”指的是疏通河道、解决水患,而“任雨滞峰峦”则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不再强迫干预自然过程的心态。
这首诗通过对山川变化的描绘,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