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元墓山》
《游元墓山》全文
明 / 高攀龙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春至百蛰作,吾亦难幽居。

元墓梅万树,兹游岂当徐。

出门日以远,尘事日以疏。

终日栖华閒,志意常浩如。

入俗苦不足,入山觉有馀。

以此成荏苒,欲归还踌躇。

吾性最所适,终当期结庐。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世俗与自然之间内心的挣扎与选择。诗中通过“春至百蛰作”开篇,暗示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引出诗人难以静心于幽居的生活状态。接着,“元墓梅万树,兹游岂当徐”,表达了诗人对元墓山梅花盛景的向往,似乎预示着一次非同寻常的出游即将展开。

“出门日以远,尘事日以疏”,随着离家渐远,世俗的纷扰逐渐淡去,诗人的心灵得到了片刻的宁静。接下来的“终日栖华闲,志意常浩如”,描绘了诗人沉浸在自然美景中的悠闲生活,内心充满了宽广与自由的感觉。

然而,“入俗苦不足,入山觉有余”,诗人又陷入了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与对山林生活的满足之间的矛盾之中。这种内心的挣扎,使得他“以此成荏苒,欲归还踌躇”。尽管对山林生活充满向往,但又因种种原因难以彻底摆脱世俗的束缚,心中充满了犹豫与不舍。

最后,“吾性最所适,终当期结庐”,表达了诗人最终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过上与世无争、亲近自然的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的心理历程。

作者介绍
高攀龙

高攀龙
朝代:明   字:存之   籍贯:江苏无锡   生辰:1562年 - 1626年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猜你喜欢

春日

江北江南春去,园林无数花飞。

萋萋芳草满路,何事王孙未归。

(0)

梁山人夜宿东书堂有述用韵寄酬

俯仰空斋常晏如,圆天为盖地为舆。

坐看千古经纶事,却恨从前不读书。

(0)

夏日山房次韵和陈洛南尚书

绿阴丛里浣花村,懒性朝来学灌园。

地僻烟霞藏竹坞,夜凉风雨到柴门。

敢论宣室虚前席,犹记黄封赐上尊。

自爱閒林专一壑,树声长送水潺潺。

(0)

村居和卢方伯

与君同住百家村,长采新蔬荐野盘。

夜雨江楼频下榻,石亭秋圃更移尊。

逃禅早结栖云侣,问字常开读易轩。

海内旧游零落尽,倚天弹剑向谁论。

(0)

金山寺闻鸡

万籁沉沉玉宇开,水中山寺郁崔嵬。

钟闻两岸烟光动,恍惚声从天上来。

黄鸟枝头向人语,和鸣追逐丛阴里。

对此翻怜求友情,故人千里知何处。

奇毛濯露长翩跹,四顾螳螂且避蝉。

中流隔断尘寰路,那得王孙挟弹丸。

儿童争讶莺莺好,高飞自爱春风早。

翠竹山房寄此身,何须更觅蓬莱岛。

幽谷常怀一片心,江湖随地有知音。

祇园共识迁乔意,日月重明双树林。

翻经台上天花落,九曲江流环草阁。

岩头徙倚万山低,披云欲跨麟洲鹤。

(0)

客有问予别墅者作此答之

结屋沧洲上,桃花隔武陵。

海深先近日,山远不逢僧。

鹤立千年树,岩藏六月冰。

苏门渺何许,长啸忆孙登。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